
「如何才能判斷聰明、創新、誠實?」閱讀完這本書後,這問題反覆出現在腦中,像是看了一個未完的影集,我開始反思生活中遇到的大小事。公司如何選出適合的員工?選舉制度的設計是否能充分表達每個人的意見?怎麼樣的比賽必贏?鎖真的安全嗎?這些生活中看似習以為常的事情,都有縝密的討論及有邏輯的思考過程,而思考過程是什麼?生活周遭的日常是如何發生?
反芻書中未完的故事
「邏輯思考」過程是富有許多樂趣的,就像歷久彌新的偵探懸疑片,總是能吸引大批忠實觀眾在享受娛樂的同時享受思考各種可能,許多得獎的著名作品,不論是電影、小說,都少不了帶領著讀者推理的元素,但日常生活的我們,畢竟也不是人人都為偵探與警察,怎麼在日常生活中善用不同的思考邏輯「辦案」?相信讀者能從這本書中找到許多讓我們忽略的生活實例。
本書的主軸圍繞需要邏輯思考的生活,藉由人們熟悉的日常,引領讀者從歷史角度、穿越時空的故事、新聞事件,慢慢理解整個故事的脈絡,同時讓讀者更能感受到閱讀帶來的「思考」,這不是一本單方面吸收的書籍,所以在閱讀過程中常能感受到作者帶著你思考的過程,在閱讀完一個章節主題後,卻又能理解這是個未完待續的題目,使思考式閱讀的過程饒富趣味。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的敘事方式,作者以不同故事作為章節的開頭,讓讀者充分理解章節主題的背景後,才開始循序漸進地闡述思考邏輯,每當我的思緒被引領到近乎理解的同時,作者又會拋出不同想法及問題,這過程感覺像是作者不斷的與讀者對話,提醒要多方面的思考,不能被牽著鼻子走,讓我即便在閱讀過後能夠反思,且從中得到更多的啟發。
拿掉了考試的框架後,我們還剩下什麼?
常有人說自己在求學期間是最聰明的,原因在於我們深深受到「考試」的束縛,所以往往在我們真的脫離考試,腦中也真的感受到自由的同時,才理解自己學到了什麼,就像當我們下課後,是否有因此不懂得辨別是非?其實並沒有,因為你已經學會了「有邏輯的思考」。
「出社會的第一個證明題,就是在面試當下證明自己有能力身任。」教授的一句話,頓時讓我理解考試的證明題,原來不是象牙塔裡的學術,而是必須實實在在運用在生活裡的技能,如何引導面試官跟隨你的思考邏輯,如何有效地闡述自己的想法,這就像是寫一題待解的證明題,只是需要應用在口語表達的日常生活裡。
在現今社會,表現優異的學生、戲劇中能使用計中計角色、能快速處理問題的朋友多半被冠上「聰明」的稱號,但在求職升學時卻並不是一項能被展現的技能,因為我們無法表達自己的「聰明」,就像書中所說「即便舉了再多例子,也無法說明什麼是聰明。」,「聰明」明顯的並不是一個可以被衡量的想法,但在面對問題能「有邏輯的思考」卻是一個必要,就像在坊間看到如何面試的書,意味著面試其實是有技巧的,不是嘗試證明自己的聰明,而是要證明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
我認為,求學中學習艱澀難懂的科學理論,推演許多一知半解的數學公式,過程中並不是要我們學習不知何時可以用的知識,也不是應付考試用的必考死背公式,而是嚴謹的邏輯思考及推演能力。當你有充分理由的給予同儕不同建議,有清晰的想法去辨別每件事的本質,你才能達到跳脫框架思考,創造出不同的人生局面。
2021年3月25日
作者介紹

趙彥丞(彼德)
用活潑的文字表達帶著數字說話,讓科普教材變得有趣。曾任補習班專任教師、私人家教、國科會跨國數學教材研究人員。
教學專長:教案編輯撰寫、科普寫作
教練|趙彥丞(彼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