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天氣突然變冷,還好週六太陽公公露臉,天氣很好,感謝創辦人Rick的邀請,參加了芎林一日小旅行。
第一站在石爺石娘廟集合,開啟了一整天精彩行程的序幕,熱情的村長為大家介紹鹿寮坑的由來,原來這裡是以前平埔族建鹿寮的地方,而石爺、石娘是這條溪的兩顆巨石,有一年因為洪水,其中一顆石頭被冲到社區中心這一帶,為了不讓兩顆石頭相隔太遠,於是就都搬到了這個地方。
沿途生態導覽,肖楠木,竹柏,喜鵲,橄欖樹,討喜有趣的粉撲花,雀克,白袍子,做鉆板用的大葉楠木。長在樹上很像芭樂的果實,其實是佛手瓜。稻草加石灰,吹冷氣的草菇,小花蔓德蘭。生產30~40年代古董車的車廠,護魚護溪步道。

芎林鄉有12個村,其中華龍村有村民500多人,華龍村沒有紅綠燈、柑仔店以及自來水,因此村民很愛惜環境生態保育,預防工業排放汙水。村民的房子前面,養狗看家不稀奇,村民是養豬看家喔!
挑茶古道,保有自然林道,屋簷下堆滿了木柴,保有砍柴、燒柴火、煮水的傳統習慣。沿路各個單位的長官輪流接棒跟大家打招呼,村長、理事長、總幹事、里民代表都出席了,讓我們感受到當地人的親切跟熱情。
姨婆吉園圃海梨酥DIY,手做一口海梨酥是大人小孩都很期待的活動。鹿寮坑的海梨有150年的歷史,居民發揮創意,將海梨酥做成一口酥,成為過年伴手禮,也改善了農民的生活。從進到教室裡,換拖鞋避免鞋底的灰塵泥土細菌帶入汙染,戴頭套避免頭髮掉落,戴手套確保食材的乾淨,食安品管嚴格控管。海梨酥的內餡酸甜適中,恰到好處,非常適合當點心,搭配下午茶,咖啡,吃的安心、放心、開心!

三元宮,採海梨,活力十足的村長,爬到樹上摘取日照充足,最甜、最高能量,新鮮多汁的海梨,滿滿的籃子,採梨樂陶陶。自家食源地,到菜園摘菜,到雞寮撿土雞蛋,體驗開心農場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村長導覽菜園種菜是有一番學問的,例如自然農法,沒有農藥,交叉種一些味道重的植物驅趕蚊蟲,沒有打抗生素的土雞蛋,讓母雞在雞寮有足夠的時間,寬敞的空間,自由走動,自然產下的雞蛋,彈Q超好吃。
中午在黃家大院用餐,古色古香的三合院,庭院已經有阿姨在炒菜為大家準備豐盛的午餐,豐富的菜色擺滿了一整桌,百年大樹,涼快的樹陰下,大家享用著客家鹹湯圓,香筍滷豬腳,客家桔醬油雞,薑絲炒大腸,涼拌節瓜,新鮮青菜,酸菜雞湯等等,每一道都色香味俱全,讓人一口接一口,讚不絕口,非常感謝黃家大院的大廚,用心準備的食材跟烹煮的好手藝。
飯後森林小道,探訪守護這塊土地跟村名,百年的土地公、土地婆。認識人工疊的擋土牆,跟怪手疊的擋土牆,不同的樣貌。自然生態下,百年的大板根,發產出板狀的樹根,為自己留住泥土,吸收養份。接著還看到代表多子多孫的龍眼樹、認識飛鼠愛吃的山黃麻樹葉跟果實。以及大自然的OK蹦──先驅樹種白袍子、野桐等等,將土地優化後,讓動植物,昆蟲進駐。

下午還有客家美食DIY:
1、手工搗的麻糬跟機器完全不一樣,大人小孩搗的很開心,還可以兩個人一起合作挑戰默契,手搗麻糬融化於唇齒間,入口即化。
2、綠豆紅板DIY,老闆娘已經幫大家準備好扎實的綠豆餡,跟麵團,模具兩邊有不同的圖案,廟裡拜拜桌上看到,桃子形狀代表客家人做的,橢圓形狀代表閩南人做的。
摘椴木香菇DIY,扎扎實實一百多公斤的椴木,行列間找尋著又大又厚實的香菇,很有成就感,看的到,摸的到,不用擔心在市面上買到有泡藥水的香菇,清蒸,煮湯,鮮甜又好吃,豐富的維他命D,營養好吃。
滿滿的伴手禮,滿載而歸,充實的一天,心裡,手裡,嘴裡,滿滿的滿足感,認識芎林的好山,好水,充滿人情味的鹿寮坑居民,誠心推薦公司福委會可以就近辦一日遊,親子或長輩健行踏青的好地方喔!
特約撰稿/蘇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