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醫院生活總是忙碌又緊湊,一週下來工時超過80個小時是常有的事。醫學系大五那年我申請到瑞典醫院見習的機會,地點是Gothenburg,瑞典的第二大城市。我很期待一探傳說中最懂慢活的北歐,他們的醫生是怎麼過日子的。
我見習的醫院是Salgrenska hospital,他們安排我在血管外科學習。病房不大,約有十幾張住院病床,單位裡總共有四位主治醫師和一位實習醫師。每天我跟著他們來回在會議室、刀房、病房,觀摩他們的工作,分享彼此的生活。
早上7點45分他們和放射科醫師開會討論每個病人的處置方向,接著去加護病房探望剛手術後的患者。回到病房後第一個coffee break的時間,醫師們會拿著早餐及咖啡坐在會議室裡閒聊。我很喜歡那個交誼廳色彩鮮艷的擺設,開放式廚房的中島上擺著餐點可讓員工和病患拿取,整體感覺彷彿身在IKEA那般的溫馨居家風格。
瑞典的家屬只能在固定的時段前來探病,病房的氛圍是很安靜的,病人可以進出交誼廳倒個咖啡然後坐在窗戶邊看雜誌。醫院的餐廳是自助式的擺盤,最特別的是有全天候供應的輕啤酒讓員工取用! 午餐時間從一到兩個小時不等,若有認識的醫師經過,大家就會招呼他坐下,繼續邊吃邊聊,和台灣匆忙的用餐氣氛截然不同。
實習醫師Oscar是個溫柔親切的學長,總是耐心地跟我解釋病房的大小事,帶著陽光的笑容回答我每個問題。醫院生活都是用我聽不懂的瑞典話溝通,查房時Oscar總會抓緊每個空檔為我翻譯病患發生甚麼事然後剛剛醫生怎麼回答,在一群同事哈哈大笑時他會趕緊轉頭為我解釋笑點在哪裡,中午一起吃飯我總迫不及待的跟他分享前天晚上交換學生們去哪裡喝酒在哪裡跳舞,聽到我在瑞典過的這麼精采融入他很為我開心。
Oscar也很願意和我分享他的生活。他說他曾經去過大阪醫院做交換學生,他非常喜歡那個城市,但他最沒辦法接受的就是蹲式馬桶。他和現在的女朋友是在酒吧認識的,她是長期在歐洲交響樂團巡迴演出的提琴家,他們一見鍾情。他邀請我週末去參加他的野餐,和他的朋友們坐在草地上喝著檸檬汽水,聽他分享去巴黎爬艾菲爾鐵塔時氣喘吁吁的經歷。他預計實習結束後要到挪威北極圈裡的小城鎮當家庭醫師,然後再回瑞典接受次專科的訓練。
在血管外科工作最重要的活動就是進手術室了! 這裡要開刀的多是動脈硬化或是動脈瘤的病人,手術時間有時長達三個多小時。指導我的主治醫師是Erney,當我在手術台上跟不上進度時,他總是用微笑的語調對我說:「Florence, you must move like Taiwanese snake! 」,提醒我在刀台上就是要這麼靈巧迅速。他對工作充滿熱情,就算遇到動脈瘤太多的病人造成手術時間拉長,他也是精力充沛笑話不停的開完全場。
Emey的興趣是下棋、衝浪和設計皮包,也曾經從巴黎騎腳踏車到黑海。他的太太是在外島工作的婦產科醫師,他們家位在海邊,並擁有一艘自己的船。他計畫工作到57歲就要退休,是他教會我,不只是要做個負責任的好醫生,還要成為懂得享受生活的人。
每到夏天,醫生們都有一個月以上的假期,去享受陽光,和家人到南方的summer house駕著自已的帆船出航,去地中海的島嶼過一個很希臘的夏。他們一個星期工作時數不超過40小時,上班的空檔他們會有二次coffee break,不是匆忙拿回座位繼續工作,而是真的找個沙發,或和同事聊天,或一個人享受一杯咖啡的空閒。
一個月的見習生活很快就到了尾聲,和他們相處的日子彷彿家人一般,要離開前我非常的捨不得。見習的最後一天我一早去病房準備包水餃,在小廚房弄餡料自己捏,煮好後一盤盤的端去會議室,並教導他們使用筷子。我用毛筆寫下每個醫師的中文名字,搭著春聯和台灣風景明信片送給他們,為這段異國友情畫下美好的句點。
瑞典的白色巨塔慢活的讓我很欣賞。這裡的醫師一樣很在乎病人,同時生活過的優雅有品質。見習的最後一天,我穿著白色的制服,在交誼廳裡拿了杯咖啡,坐在木頭方桌上看著下雨的街景。我問自己:「能不能帶著慢活的節奏回台灣呢?」
當年的場景彷如昨日,如今我已經知道答案…
作者/Dr. Firenze 的旅行生活
劍橋出生、台北長大。23歲開始愛上旅行,曾赴北京做見習醫師、瑞典做交換學生、外蒙古擔任英語教學志工,一個人走過了20個城市,總共120個日子,認識了形形色色的陌生朋友,留下許多深刻的回憶。31歲開始在診所當小兒科醫師,34歲成為基督徒。相信旅行是一輩子的養分,就算年老時,希望仍帶著熱血冒險的精神,繼續流浪著。
加入樂寫,一起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