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圓夢寫手/洪宜楹
「特有種商行」是魏德聖導演從事電影行業多年後所開的餐廳,結合電影、文創及不定時的電影放映活動,常吸引影人及關注電影的民眾前往一探究竟。
位在臨沂街的寧靜住宅區中,不太醒目,僅有一塊仿木頭質感的小招牌,下方掛著商行主打的電影、咖啡及「藥」的復古鐵牌作裝飾,有別於一般咖啡廳的西洋精緻風格。庭院地板是不加修飾的水泥地,擺了一輛電影《KANO》中的日治時期復古腳踏車及兩組桌椅供客人用餐。店內同樣打造日式復古風,電影中的桌椅、櫥櫃、戲服等等均重現在眼前,彷彿置身於1930年代,而自己便是演員之一。
坐在角落的座位,點了「媽媽香菇雞」套餐。等待的同時拿了本電影書籍《阿爸的情人》翻閱,攝影張達隆的一句話深植人心:「創作的追求永無止歇、滿足。」這是他在多年拍攝電影的經驗中,因應場景變化、預算變動等情況下,必須對構圖、鏡頭做出相對應變得到的結論。作者在創作過程中,不斷因應情勢妥協,但在甘願妥協前也必定再發想其他可能性,而「不滿足」的念頭亦隨之而生。
於是創作的動力便在「變」的情況下前進著。
餐點上桌,放在刻有商行標誌的木板上,和諧且別具巧思。冰涼新鮮的高麗菜絲淋著酸酸甜甜的和風醬,清爽開胃;而油條有別於傳統口感,經商行改良的少了些油膩感,多了點麻花捲的厚實感,卻又不似它那麼硬;主菜香菇雞,燉得軟硬適中,咬下Q彈入味,份量多到可以配兩碗白飯。
將雞肉放進口中的那一刻,心裡暖暖的,「媽媽香菇雞」果然名符其實,會讓人想起媽媽的手藝。離開家後已許久未吃到適合自己味蕾的餐點,這頓飯實在令人感到滿足、感動。餐後的熱美式咖啡,濃郁而不苦澀,喝完一杯便喚醒了慵懶的周六午後。
走出1930年代,回到現實,看見商行的主人魏導演與一群朋友在庭院用餐,估計應是在與投資者討論電影事宜吧。這裡是個可以讓人找回對夢想的熱忱與初衷的地方,走進去,你想自己的夢;走出來,就換你「做」自己的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