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傳統精神、堅持稻米品質,幸福也就跟著來!

南區圓夢寫手/林妙蓮

採訪對象:大橋越光米

位於彰化縣二林鎮的香田國小,以及來自鹿港鎮的鹿東國小,合力舉辦城鄉交流;分別在香田國小內和壽米屋的二林廠房內進行交流與解說。午時一到,熱情的老師們招呼著大家:「各位小朋友們,趕緊到前面的中庭排隊打菜,今天有我們愛心廚房媽媽,幫大家煮了這裡又香又Q的米飯,一定會讓你們想再來添一碗飯!」

香Q米飯為稱之為「馥米」,馥米品種為臺中194號,是許志聖博士所研發,透過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技術授權進行專業契作栽培。大橋牌是最早把日本新潟越光米引進臺灣,並成功扎根超過30年,彰化縣二林鎮成了臺灣越光米之發源地。大橋稻米產銷專業區位於濁水溪沖積平原,土壤肥沃,是良質米適栽區。奠定大橋牌好品質的米,有80%來自農夫的栽培管理,20%是收割後處理的過程,所以美味好米除了天地孕育外,更少不了農民魂的共乘。

附圖一

此時,十幾隻小黃鴨扭著屁股晃過大夥兒的腳邊,玩玩小水灘、啄啄飼料,好不熱鬧呀!經這裡的老師解釋後,才知道原來這些小黃鴨身負重任,明天牠們將下田當起巡邏員,當水稻飽受福壽螺的影響時,牠們就要負責鏟除這些影響水稻成長的外來害蟲。導覽姐姐也說,水稻其實很怕冷,近年來氣候異常變化,經常忽冷又忽熱,農夫們就要更勤勞巡田,觀察水稻有無異樣,攸關後續施肥的比例,以確保稻米收成品質。以照顧好土地為前提,因有好的土地才能種出好稻,後續才進入科學化管理,每個環節需緊緊相扣、不容馬虎。果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這句唐詩字字說到農民的心坎裡。

午休後,導覽姐姐帶領大家認識碾米過程,內心一直很期待看到傳統的碾米機,可惜,現在已被機械化取代了。負責操作的伯伯熱心地解說:碾米的程序大約分三次,第一次將選好的稻米倒入碾米機碾製後,經風鼓吹到後側的榖殼為「粗糠」;而被脫殼後的稻米稱之為「糙米」,糙米尚未脫殼完畢咀嚼起來較硬,過去大家不愛吃,但近來養生觀念興起,現代人食用糙米飯反倒蔚為風潮。同樣程序經過第二次的碾製後為「胚芽米」,最後才是「白米(精米)」;碾製過程中風鼓另一側剩餘的淡棕色粉末則為「糠粉(細糠)」,更有人當養生食品飲用。

被評選為特色學校的香田國小,因有寓教於樂兼美食體驗之課程活動,例如:小小農夫體驗活動、下田課程、米食文化認識與手作課程等,吸引外地學校、媒體與企業關注,進而至該校參訪與學習。這樣的城鄉交流無非是希望學生能從新體驗、探索與互動中,互相認識、學習、成長與包容,也藉此機會推廣偏鄉的特色與優勢,透過社區、學校與其他宣傳方法,帶大家深入體驗屬於這裡的在地文化。

最後,來到壽米屋的二林廠,導覽姐姐為我們詳細介紹契作栽培「一條龍管理」的標準流程,從秧苗選育到最後專業碾製,任一步驟缺一不可。甚至,產品售出後,還提供稻米「安心溯源系統」,讓消費者可追溯米的一生並安心食用。如此大膽手法,全靠嚴格的把關,堅持將臺灣米的高品質源流做到最好,再依需求融入在地文化行銷,為的就是達到專業、安心與高品質的服務。

附圖六

最後不免與大橋不倒翁來張大合照,導覽姐姐說,不倒翁來自日本,象徵越光米來自日本,畫上右邊眼睛的同時一邊許願,若當願望實現時,補上左眼,代表您的願望已圓滿。看著大橋不倒翁胸前寫著大大的「幸福」二字,兩顆大眼珠也活靈活現地畫上去,由此可知,大橋越光米確實帶給大家幸福。對面架上擺滿各式各樣的米禮盒,皆以消費者為主,採取設計服務為導向,運用專屬客製服務,並結合在地故事特色,透過行銷包裝將好產品推廣出去,送禮自用兩相宜。

附圖七

大橋越光米的精神標語:「種好稻吃好米」。歸功於「產(生產)、學(學術)、銷(行銷)」合一的完整體系模式,這是可長遠發展的,因為一個成功的品牌,需有現代的高卓越品質,但不能摒棄傳統精神,更要有專業科學支持;一個好的農業品牌力,來自於高品質。大橋牌就是有這樣的精神,才得以屹立不搖,在市場上創造好口碑,只要秉持不放棄的精神,以毅力堅持到最後,成功的人就會是自己。

這裡看似是默默無名的小鎮,但大家各自堅守著自己的工作崗位,每天將自己的本份做到最好,任何事都無法一步登天,只有慢慢累積才有豐富的成果。稻米產業也是如此,只有默默耕耘,才能種出田中好稻、端出桌上好米。回程前,來到田邊享受午後的寧靜時光,放眼望去毫無高大建物阻擋,只有被微風輕輕吹動的綠秧,難得內心是如此平靜,此刻已然滿足無所求。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