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漫遊/曾畹鈞
足履臺灣,但是,你我認識她嗎?
六歲是一個凡事以「為什麼」為開頭語的年紀,只是蘊含歲月淬煉的歷史該如何讓她有興趣接近呢?因此,姨決定租用兒童版導覽機讓「臺灣歷史博物館」自我介紹,開啟這趟探索之旅。
臺灣歷史博物館,位於臺南市安南區,鄰近國道一號永康交流道,奠基於1992年,從官網介紹可知籌建臺史博的初衷,是希望以「臺灣歷史」為軸心,結合考古學、民族學、民俗學與博物館學等領域,呈現臺灣歷史的繁複面貌;同時透過多元詮釋的歷史敘述,展露臺灣長時期多樣民族與生活環璄互動的歷程,進而開拓出更為壯闊的視野。
然而,這看來是個對於孩子而言十分生硬的願景,讓人頗為好奇,策展規劃者會運用怎樣的巧思讓孩子從無到有感受體會呢?
博物館園區基地所在為四百多年前臺灣歷史發展之初的臺江內海,原是臺南外海沙洲與海岸線圍繞而成的潟湖,後因曾文溪改道逐漸淤積,並漸次發展為魚塭,這些都已經成爲不復見的歷史,單純從文書很難讓孩子體會先民生活。不過,臺灣歷史博物館很完整的依時代劃分成「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早期的居民」、「異文化相遇」、「唐山過臺灣」、「地域社會與多元文化」、「鉅變與新秩序」、「邁向多元民主社會」等單元,讓觀展的人可以從不同角度認識臺灣。
只是,這些用心對孩子來說比不過時光列車的吸引力,必須說臺灣歷史博物館在規劃常設展的時候很貼心的考量了歷史對於孩子來說的不有趣,設計了一個小型的日本時代火車站,讓大人小孩彷彿回到從前一樣搭火車兜風。窗外一幕幕的投影述說著四百年來的庶民生活,甚至還有空襲的模擬,搖搖晃晃的火車車廂讓人感受著生命交迫的倉皇。除此之外,以火車為通行工具對於臺灣人而言,應該也算是極富感懷的一部分吧!
印象中小時候偶而會隨著任職於臺糖的父親上班,看著旗幟的交換,指揮著糖鐵小火車前進或暫停,幼小的心靈裡覺得老爸真是厲害,可以讓火車聽話。時光之旅的終點站是個別有洞天的古井模擬,除了有種洞穴中的幽暗氛圍外,還可以跟孩子介紹利用「井」運用地下水的歷史,對於習慣水籠頭一扭水就來的孩子,需要拋桶取水的生活是「神奇」的。
出了站,迎面而來的是自然臺灣,在這孩子可以透過「復古」的場景,體驗原住民族的智慧,感受台灣特有自然生態的奧妙,對於六歲的孩子來說,或許她無法區分達悟族與阿美族的差異,但是反而澄清的呈現了一件事,大家都是生存在寶島台灣的一家人。
不過孩子的專注力聚焦時間不長,正當Chloe開始對於姨沒有足夠先備知識滿足她滿滿好奇心時,E世代的Chloe眼尖發現「解說牌上的QR code」,立刻就跟姨借手機左掃右描,興奮發現手機上出現了一些變化,原來是臺灣歷史博物館為了讓孩童可以更實地的了解館藏意涵,提供了「臺灣拍拍」APP,以可愛的Q版代表人物(我的臺灣 6朋友)「站長寶寶──嘟嘟」、「海的女兒──滔滔」、「山的守護者──哈勇」、「土地守護者──牛寶」、「海茄苳仙子──苳苳」跟「時光少女──叮叮」帶領孩子們認識臺灣歷史,當孩子將鏡頭對焦各區的展示說明立牌後,透過AR擴增實境技術,立刻會有相對應「我的臺灣 6朋友」動畫人偶跳出,或許對大人來說,這不過是科技的小技巧,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是主題的大聚焦。
一轉眼,時間已迫近休館時刻,Chloe卻還是帶著導覽耳機在園區四處興致盎然的走動著,甚至轉身就當起姨的導覽員,一會兒介紹哪裡有圖書室,一會兒說明剛剛的臺灣 6朋友告訴她的新知識。當姨告訴她下次再來時,Chloe竟然問可以把耳機買回家嗎?
雖然這以為耳機買回家就可以有導覽的小朋友想法讓人有些莞爾,但是對於這導覽發揮的功效與孩子求知的熱切,卻是讓我欣喜的,其實善用公共資訊,帶小孩出遊可以是益智又經濟的,看來,可以再來規劃下一次姨甥們的博物館之旅了。
童趣漫遊/曾畹鈞
不是媽咪卻熱愛母雞帶小雞的出其不意,不惑的堅持在童趣裡才發現人生一直是萬花筒。習慣從不同角度閱讀世界,享受在文字裡探尋心情的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