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寫專欄】Silicon Valley Study trip 矽谷學習之旅申請與分享/Elaine科技職涯

前言:
在 2020 年的一月底,我去了科技人的夢幻之地-矽谷,對矽谷的印象從以前在看美國影集「矽谷群瞎傳」時就對這個科技孕育的殿堂充滿憧憬,劇中的工程師創業家一路在各創投和投資人之間周旋,也一路跌跌撞撞踩了許多創業的坑,是一部充滿真實血淚卻又笑中帶淚的幽默喜劇。

而這次的矽谷之旅,一路參訪了多家創投和科技巨頭總部,直接深入其中與員工交流吃飯,聽職涯分享並討論想法,真的受益良多。

攝於矽谷 LinkedIn 總部 2020/07


矽谷之旅申請過程:
埋下對矽谷的嚮往種子後,沒想到在今年初能夠有機會萌芽,這次的機會由Jumpstart Global 的共同創辦人 Rosa 發起,Rosa 除了定期舉辦職涯分享工作坊,也同時會不定期的舉辦海外參訪(Study trip)等活動。而身在矽谷成功創業三家公司的創業家 Posident ,就是以前參加 Study trip 很有啟發 ,他們兩人共同提議若這計畫值得改變一個人,那他們願意贊助費用讓一個人能夠免費去到矽谷參訪,並且歡迎大家提交申請審核。

當我看到他們撰寫的這篇文章時,非常感動並熱血沸騰,覺得我就是他們想要的那個人,也覺得自己一定要抓緊這個機會去矽谷看看!我立刻打開電腦撰寫申請,介紹我個人的生命經歷,並說明這趟旅程對我的意義並且我能給予這趟旅程的貢獻,為什麼這趟旅程對我而言如此重要,而在初審通過的時候,真的太興奮了,因為離夢想又近一步了!還記得當時過年全家人在南部,我卻跑到公園安靜的一角接到面試電話,並且在周圍愜意慵懶的鄉下,我卻端正嚴肅地講著我的職涯發展目標及規劃,正襟危坐的回答著一系列的面試問題。

面試的過程相談甚歡,包含一系列的靈魂考驗,如何看待人生價值以及自我目標,又是如何設定計畫並達成等等。面試官也說明其實出乎意料申請者很多,最後進入面試的三個人都非常優秀,他們其實很難做抉擇,他們在最後一題問我的是,請我想辦法說服為什麼要選擇我,而不是另外兩位呢?

攝於矽谷 Google 總部 2020/07

意外的脫穎而出:
當我明白這樣的處境時,我秉持著社會企業的精神,我認為資源應該最有效的極大化,去矽谷的機會或許我以後賺錢可以得到,但有些人是不是沒有獲得這次機會,就一生沒辦法去了呢?若我相信這趟旅程是意義非凡的,那麼它對其他競爭者來說也想必同等重要。我也說到我非常支持這樣培育台灣青年的計畫,覺得若有人也非常優秀,卻沒有獲得這樣的資源我會覺得非常可惜,其實我就是說出了內心真實的想法,而這樣的想法在我說出來後,萬萬沒有想到卻成為我立刻「出眾」的原因。

面試官覺得,當最後一題當每個申請者都在說自己多麽優秀,足夠資格成為被贊助者時,我卻分享了一個觀點是,我非常支持也很感動有這個計畫,並且表達如果其他人有更迫切的需要(比方說更緊急的財務需求),我願意自己找 side project去負擔這次去參訪交流的費用。

而這也正符合他們贊助計畫的特質,雖然是不強制,但他們希望這樣的贊助價值能夠延續,或許現在的我沒辦法負擔矽谷的費用,但透過計畫受了啟發並改變,未來更可以創造更多社會價值,甚至再回過頭來贊助下一個被計畫支持和改變的人,並且讓這個計畫延續下去。於是,最後過三天的結果出爐,我錄取了。

我非常認同這個理念,也更加珍惜這個機會,我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我會幫助更多的人,看到世界更多的需要並帶來改變。如同現在的我,先寫下 Medium 記錄矽谷旅程,也是希望讓沒有機會實地參訪的人,透過我紀錄的影片和文字,能夠了解更多資訊。在未來能有更多經濟預算時,希望把贊助年輕人,當作一個目標,讓更多改變可以發生。

攝於 Facebook 矽谷總部與內部員工交流 2020/07

矽谷學習之旅學到的三件事:

1.建立連結
這次參訪看到的矽谷生態、黑客公寓(hacker house)雖然看似遙遠,但事實上建立連結這件事情在台灣就可以發生。
我認為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必須建立好自己的人脈連結,不論你是文創、藝術、設計、科技,在這個世代下都是結合的,你永遠不知道未來的合作夥伴會不會就是彼此。

猶如圖靈鏈創辦人 Jeff 說的當時申請 UC Berkeley 前,透過電子郵件聯絡 Berkeley校內的 1500 個教授,最終獲得八成的回信。同時傳授寫信技巧:直接約對方時間、地點,確認能不能出來喝杯咖啡聊聊,是最有效快速得到回應的過程。

而在矽谷我們去的 Hammany(矽谷最好的區塊鏈公司)的 BBQ 文化,是在矽谷郊區的一棟別墅,每週固定在週六讓一群人在這邊 BBQ、游泳、打球時,自然而然的跟旁人交流,而單單是這樣的交流竟培育了4、50位新創公司的創辦人!

所以你永遠不知道這些連結會在何時何地用上,而我認為這樣開放的文化與氛圍,不應該只是矽谷精神,更應該讓你我都生長的台灣發生。

攝於矽谷孕育許多創業家的兄弟會公寓 2020/07

2.給予回饋
在日常生活中朝夕相處的家人、朋友其實跟你最熟悉,但往往卻顧忌的情誼不會給你最直接的反饋,這也是身為領導者難以看到自身不足的地方。

而 Stanford 為了要培育領導力,建立一個很安全的空間,讓大家可以給彼此回饋,在一個安全的空間大家自由談話,隨機下一個人再針對上一個人給予對他講話態度、言談內容、價值觀等任何層面的建議,不論是稱讚、批評,這都是安全的空間,大家也不會把這些話留出這個空間。從而讓每個人可以得到最有價值的回饋,從他人眼中看到最真實的自己。

而我希望這樣的環境,也能建立在台灣,不只是矽谷。遠在天邊的創業氛圍不是讓我們羨慕遠觀而已,更是讓我們可以學習借鏡的種子,並且讓我們帶回來讓影響力實際散播在台灣。

攝於 Stanford 商學院 2020/07

3.尋找人生目的
在這一趟旅程中,雖然我們參訪的大多是科技業,但每個矽谷學習之旅的成員都才華出眾,來自的背景多元,包含醫生、律師、創業家、工程師等,當然也有設計、行銷等不同領域。

我認為在這旅程中塑造的氛圍讓我們覺得科技業是最神話最有前景的行業,但其實不是只有創業和科技業是是職涯唯一的道路。找到自己的人生目的是更重要的,而這些創業家,只是剛好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的,並且用自己的技術方式解決了社會問題並實現理想。

找到你的人生價值及意義,並且有行動力的去追尋,才是這趟旅程帶給我們最大的意義。

攝於矽谷 Wework 與無名小站創辦人簡志宇見面 2020/07


作者/Elaine科技職涯
帶著衝動去旅行 Elaine,流浪趣 作者
出生台灣,流浪秘魯、走過中國,畢業於北京大學計算機技術碩士。
擁有中文、行銷管理、計算機的跨領域背景,曾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及亞馬遜實習,目前在中國第三大的網路科技業擔任產品經理。
對於人生永保好奇心,並堅信有一天能改變世界。
Medium文章:https://yang-han.medium.com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ElaineYang.DiscoverHeart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