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寫專欄】做好四件事,讓您持續成長成為更好的人/Elaine科技職涯

坊間和網上有太多學習的資料來源和書單,但很少看到直接探討學習的行為,我這邊想要針對實際學習的「行為」去做分享,以下都是自身的案例驗證。很多時候,大家有想學習的心,卻沒有找到著手的方法,學習就會很難持之以恆。

學習不是只是讀書、線下線上課程而已,現在學習的管道太多,這篇不針對推薦課程或是書單那種「資源」,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什麼強化學習的「行為」吧!而與其說是「方法」,我認為更是培養這樣的學習「行為」。

1. 把自己活成一個產品(目標規劃、心態建立):
我在粉專中有發起一個十年校準計畫,而我自己在接觸產品經理工作後,其實很喜歡用產品經理的核心能力去思考:首先我們要建立一個產品,必須先有良好的產品定位,這就像你人生的核心價值,貫穿你的工作、家庭、生活。很多產品會因定位而衍生出它的slogan,而你也應該找到自己人生的Slogan;再來是設定產品的目標客群,你的使用對象。拿工作性質來說,你認為貫穿你的核心價值是自由主宰自己的事業,可能有人適合在家工作、遠距工作或網路創業等,你喜歡更彈性活潑的空間,可能是新創團隊等。

而一個好的產品也必須有好的功能,這些就是我們達成這個「核心價值」所需要的功能,比方說我今天想要創立社會企業,那麼我的核心價值就是「用商業方法解決社會XXX問題」,可能需要的功能就是「富有同理心」、「創業精神」、「 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產品中我會用數據打標的方式去驗收每一個功能的成效,並且不斷進行優化與調整。

有了產品的藍圖和數據後,就可以用數據思維的能力去做測試和驗證。產品的階段拆分很重要,我們可以把達成此核心價值的目標列出,再把每一項目標下對應到的績效成果量化,這時候我們所接收到的需求(技能培養)可能就很多,那如何排定產品功能的優先級(技能培養和目標的順序)就很重要,做產品時我們會把每個功能做數字化,藉由效益-成本的方式得到的數值中,最大值開始向下排列,就是我們的優先級順序,個人覺得非常好用。

圖:作者在公司自製的甘特圖,擷取部分,名字經匿名處理。

這張圖顯示如何把專案拆分,並且把每一個小項目的 Stakeholder 列出來(中間人名),如此才能有效進行協作,並且去量化每件事要做的獲利及成本,再從最大值開始排定每件事的先後順序優先級(最右排的數字)。
在產品開發階段需要不斷更新 PRD(產品需求文檔),每一次的更新迭代都需要整合工程師、設計師的需求一起打造產品,這就像你人生中的每一個Stakeholder(利益關係人),整合好你與他人之間的合作互助,才能有效而正確地向前進。

想像十年後的自己逐一校正大方向,每週用敏捷開發的思維快速迭代:
現在坊間有非常多談目標規劃的方法,我自己喜歡用 OKR 的方式,我的 O 會設定的很大,先想我的生命核心價值是什麼,做什麼和成為什麼樣的人會讓我感到開心,再來就是把時間軸拉長並切割,比方說想像十年後的自己會是什麼樣子,接著列出現在所做的所有事情還欠缺什麼的清單,然後逐一去完成。

上週聽商業思維學院有分享週迭代的例子,我個人覺得很像大家常聽到的產品「敏捷開發」。在網路業,每一個產品更新都需要與時俱進,快速迭代,迭代速度之快是每週都會做功能更新,藉由每一次小範圍的跟自己比較,這週的自己相較上一週的自己更好,而來進行快速驗證和迭代。

2. 閱讀、寫作輸出、寫評論(學會問問題與自己找答案):
開始接觸一個新知識,一定是先透過輸入,現在的知識源很多,但選擇篩選正確的資訊獲取渠道相對重要。閱讀除了付諸時間閱讀,另外有兩大能力,一是如何把零散碎片的知識統整,這部分可以參考筆記工具的使用 ; 一是用Google 找到如何找到正確的資訊,也就是「學會問問題的方式」,才能真正高效學習。

老實說我的研究所領域就是專業跨超大,因此一開始面對天書時(所有字都看得懂但組合在一起看不懂),要用一個不能理解的字詞去理解另一個很難的字詞時,詢問Google的技巧就相當重要。還記得自己第一次透過 Google 搜尋 Git 怎麼使用時,有走過一些枉路,但當不斷揣摩字詞重新搜索後,自己提交了 code 到 Github 上內心喜悅之情不可言喻。

而學習完一件事物後,透過寫作是一個歸納總結自己所有輸出的過程,當你能夠完整講述好一件事,那說明你真的懂了,並且在不斷輸出的過程中,你能記錄自己每個學習的知識點,我們現今透過網路獲取很多學習資訊,如今再透過網路回饋他人,也是很好的反饋方式。

而閱讀的習慣要延伸到工具面也有筆記管理工具,如 Trello,Evernote,Notion都是很好紀錄思考與想法的工具。也可以幫助你記載學習軌跡。寫作的部分就不用說了,我都是透過 Medium 從寫作開始記錄學習軌跡,Medium 是一個很好的寫作平台,簡潔乾淨,上面有非常多的厲害寫作者和高品質的文章,也沒有雜亂的廣告打擾閱讀,完全適配寫作的習慣!

平常我們生活中也可以訓練批判性思考的練習,對於社會中一件有所爭議的事情可以寫評論,建立一套思維方式去闡述這件事的合理性,再到有邏輯的說給他人聽,並從不同角度立場去思考,去和他人溝通的過程,可以訓練思考之外,如果寫得好,也可能挖掘你被潛在業主看見促進合作的機會喔!

3. 與他人連結激盪
加入線上社群(學習的輸入輸出同時進行):
前面提到的方式都是輸入後輸出,而與他人交流討論更是輸入與輸出同時進行,獨立思考過後通過交流反饋,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網路上可以找許多感興趣的線上社群加入,我自己就加入蠻多網站、社群、資料分析等社群,幫助你獲得最新的市場交流資訊以及切入點。並且在上面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討論,更是 push 自己成長很好的管道,畢竟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

參與 Networking 線下聚會(輸入輸出、曝光、激勵、合作機會):
聚會是達到最快速知識碰撞的過程,更是驗證自己想法的時刻,在與他人交流時可以迅速驗證自己想法還沒思考到的點,並激發更多的解法。
如果你還是該領域的一位小白,那麼禮貌和求知慾是基本,參與聚會時的積極發問,問對問題也可以讓你直接與講者拉近距離。

線上社群、線下社群的資源很廣,可以透過Accupass, Facebook Group 等社群平台都可以申請加入,這都是很好的產業連結方式。

而如果你已經是比較進階的專業人士,那麼如何展現自己就是很重要的曝光時刻了,在交流過程中,若想法 match,可能找到創業夥伴或是事業上的合作夥伴,同時因為一場聚會通常都是短短的時間,更要求用字的精準和表達的精闢,或是語言表達、個人風格的展現,都是很重要的。

但請記住,90%的交流都建立在別人對你感到好奇有興趣的前提下,因此如何在聚會中脫穎而出,和實質有效的自我成長及提供內容,才是有效建立人脈的方式。

4. 做 Side project(實踐):
做 side project 我個人認為是現代社會必備,現今社會已不是傳統的進入一間大公司就一輩子安穩,或是可以完全不愁吃穿,世界的變化飛快,每當突發事件一來(如疫情爆發、經濟崩盤等),或甚至公司結構體制變化,都有可能隨時從高峰將到低谷,因此有了 side project,除了累積作品集,更是讓突發事件將臨時,不會一瞬間掉到低谷的解方。

而做 side project 的形式很多,可以是創業項目,小產品 MVP ,工程類你要一個 app、一個 website 也行,如果是藝術、行銷類的領域作品,現在透過網路呈現的方式和渠道就更多了。

本篇文章分享全是個人經驗驗證,也是我覺得很好的學習方式,但只是簡短精闢的整合起來提供給大家。
每一項行為細講都可以延伸更多,比如設定 OKR 的方式,坊間還有「周迭代」等大大小小的訂立目標的方式,幫助你督促與審視自己的學習成果。

最後的最後,行動力非常重要,知道了這麼多學習方法,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祝每個認真的你,學習愉快!


作者/Elaine科技職涯
帶著衝動去旅行 Elaine,流浪趣 作者
出生台灣,流浪秘魯、走過中國,畢業於北京大學計算機技術碩士。
擁有中文、行銷管理、計算機的跨領域背景,曾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及亞馬遜實習,目前在中國第三大的網路科技業擔任產品經理。
對於人生永保好奇心,並堅信有一天能改變世界。
Medium文章:https://yang-han.medium.com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ElaineYang.DiscoverHeart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