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有聽過雅歌嗎?
那是一所強調探索與成長的體制外學校,國小我曾進入到這所體制外教育機構,經歷為期兩年的體制外校園生活。
這兩年每天都像是一場新鮮的冒險,我們沒有課本,自由地在校園中逡巡、探索大自然,我們看招潮蟹、風車,挖水坑、遊鬩於廢棄軍事區……。我們歷經了三個校區,每一次都是新的冒險。
體制外的日子,我得到了什麼「正規」知識?我不知道,但這走跳自然,優揚琴音的日子,在往後的日子成為了珍貴追憶。
回到體制內後,雖然陌生且不適,但我發現幽默就是力量!從小我便善於逗樂大家,第一次同學們哈哈大笑的感覺,讓我愛上。從此偶爾裝個秀逗搞笑,成為了我的招牌。
迎合大家的笑點,時而是一個幽默風趣的優點,時而是一個言行脫序的缺點。
國中時期,同我連線遊戲的同伴阿明,是與我同挨罵的最佳拍檔。我們共同幹過許多蠢事,惹得班級好氣好笑。
「你知道嗎?」他嘆,「有時你真的很勢利眼。」
我當時不知道是他的誠實刺傷了我,於是我們斷絕往來,不久前仍不再說話。
那時我該多認識自己的。
高中我隱藏我的聲音,選擇了與過去自己截然不同的路。想靠考試排名證明自己。
計畫不順遂,我鄙視同學們吵鬧,而他們則厭惡我的怪異。
「你以為你誰啊?」
那些眼神,我永遠不會忘記。我第一次體認到,原來一意孤行,是多麼辛苦與不值。
「冷氣卡的保管責任在我,我有義務決定開冷氣的時機……。」近乎乞求地解釋動機,卻連自己都無法說服。
天啊,我該多認識自己的。
那天放學,融化在椅子上,不想看書,亦不想死去。空氣燥熱,窗外撒入昏黃,我望向冷氣,按下開關。
那之後我開始想我是誰?
邁步鄉野的我、體制的我、幽默的我、沉默的我、寫作的我、現實的我……。
細數過去的「我」,卻發現過去自己,有太多不同的記憶存在,他們拚湊成今日的我,看似連貫,卻又零散。
或許這是生命認識寫作的契機吧,我嘗試透過書寫,將這些片段連貫。
有朝一日,或許我能夠認識我是誰。
您又能否能給我一些指引呢,我是誰?
第七屆圓夢寫手成員/黃思博
夢想正在找,書看有點少。崇拜那些找到生命目標並付出奮鬥的人,期許自己也能從善如流,所以看到有趣的人就會想跟他聊天。最近正在發明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