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寫作品】地景文學:流「蓮」忘返 / 簡嘉歆

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com

「吾生於斯、長於斯。」

對於腳下所踩的土地,濃厚的情感溢滿而出。

  從小生於傳統的農村大家庭中,與大自然為伍已為常態。家的四周被農田環繞、家宅前有著空曠偌大的曬穀場以及旁邊的三合院住宅,都成為了童年記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的家鄉是位於桃園市的觀音區,處於南桃園的沿海鄉鎮,以美麗的沙灘海岸及大大小小的埤塘聞名。豐富的自然景觀以及富饒的土地,也孕育出許多特有的農產品,例如:一年一度的蓮花季,販賣蓮子、蓮藕等相關農產品,使得觀音有魚米之鄉的封號。

  小時候的我,最喜歡打著赤腳亂跑,一會跑到農田看著阿公和父親種菜,一會跑到曬穀場與鄰居共同打球。打著赤腳,我可以真實的感受農田裡土壤的濕潤、溫度與呼吸,直接的感受自然的跳動與狀態。其中,最令我驕傲的是家門前方的蓮花池塘。

  在種田的阿公身旁,總能聽他講許多故事,從以前發生的事到每種菜別的培育方式,他都能講得津津有道,而我也在一旁享受著充滿古老智慧的故事。直到我獨自搬來城市念書,才曉得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故事,都成為我日常生活的助力,而且是他人在其他地方都無法獲得到的。

  另外,家宅前偌大的曬穀場,更是裝載著無限珍貴的快樂回憶。不管是日常休閒之餘,抑或是特殊節慶一到,曬穀場總是鬧轟轟。與鄰居家的小孩還有親戚共同打排球、籃球和棒球等等球類運動。而長輩們則是在一旁泡著清香的茗茶一邊談笑風生。如此清閒歡鬧的時光,貫徹了我的整個童年。然而,隨著我們各自長大而四處飛散,這樣的場景早已成為腦海中典藏的影像,只能靠一次又一次的播映來回味罷了。

  還有,住宅旁的三合院,更是充滿著歷史悠久的意義。每逢重大節慶,在外頭四處散落的親戚們都會回鄉來祭拜祖先。而祖先則是供俸在三合院的二樓正中間,所以所有人都會聚集在三合院上祭拜。在祭拜過程中的閒暇之餘,小朋友總會站在陽台,聽著年紀較長的長輩說著關於這座三合院的歷史故事。

  最後,家宅前的蓮花池塘更是我家的著名「觀光勝地」。炎熱的夏天,盛開出一朵朵粉嫩的蓮花,配上青蛙嘓嘓的配樂以及蜻蜓在蓮花間穿梭飛舞,宛如一場夏天盛大的聚會。總會吸引路上的行人駐足觀賞,甚至有畫家特地為臨摹蓮花而前來。觀音區也會於一年一度舉辦蓮花季,吸引許多觀光客慕名而來。因此,每當蓮花盛開的炎夏,家宅門前總會「熱鬧」非凡。

  對於家鄉,我總是抱持著敬畏與好奇之心。

  心裡總會想著:這片土地究竟還有什麼寶藏是我尚未發現的。彷彿隨著年紀增長的每一段時日,看待這片土地的心情也會有所變化。

  處於稚嫩時期的國小前,想著還有何處可以供我玩耍,何處可以當我們的祕密基地。

  正值升學壓力的國高中時期,彷彿與土地之母斷開了臍帶,不再從她的身上汲取自然的養分。取而代之的是坐在書桌前挑燈夜戰的痛苦。

  然而,升上大學搬至外地就學後,原本以為與這片土地長時間的分離,會讓我們之間從此斷了聯繫。但我卻發現,這片土地已深深地附著在我的肉體中,不管是動作、思想與記憶都無法完全脫離這片土地所帶給我的影響。並且我對它的情感,甚至越發深厚,似乎並無隨著距離的增遠而有所減少。

  每當我從外地回到家鄉時,心中莫名膨湃激昂的情感,是從前的我所無法感受到。

  或許未來的某一天,我會逐漸與這塊土地疏遠,甚至是斷開任何聯繫。但屬於那裡的每一絲氣味、每一處角落以及每一片痕跡,卻是永遠牢鎖在記憶最深處的盒子中,成為我不可或缺的人生拼圖。而內心最深處的角落,總有那一朵永不凋零的蓮花,繼續亮麗的盛開著。


第七屆圓夢寫手成員/簡嘉歆

土生土長的桃園觀音人,目前是個二年級的大學生。從小與自然作伴,喜愛光著腳丫,踩在鬆軟的泥地上。邊看著阿公做田揮灑汗水的身影,邊享受著太陽光的沐浴。自然也是我的老師,因為善於觀察、喜愛思考,所以在寫作上始終保有熱情的初衷。
對我而言「寫作」不只是文字的表現,而是將觸動內心的每個事物,透過千變萬化的文字盡情地調配屬於人生的色調。很高興能加入樂寫計畫,與更多熱愛寫作的好手共同創造美好的文字世界。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