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寫書評】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兒童


圖片來源:pubu電子書

《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兒童》,本書吸引我目光的原因,在於它深入探討人們因為跟自然疏遠而產生的各種表現,特別針對下一代的兒童及青少年。想想不知是從哪一年開始,突然發現原來平板電腦是帶小孩的最佳利器,當 Ubereats 才剛在台灣出現時,同事口中讀小學的兒子,操作 app 遠比她俐落許多。

曾幾何時,路上幾乎看不到上下學的小學生,城市裡看得到的昆蟲只剩下家裡的蟑螂,3C 產品隨處可見,有手機的國中小學生超過六成,這種種的變化,對今日的孩子,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呢?在我看來,現在的小孩都被家長過度保護,我認識很多學生不敢騎 YouBike,因為覺得馬路很危險;但是另一方面,家長又太放任了,過早讓孩子接觸 3C 產品,小小孩不再說童言童語,滿口是電視或網路流行語。本書從各種不同面向探討現今的環境、家長的態度,甚至相關的立法等,提出許多研究數據及孩童的實例,滿足自己想了解這些對下一代的影響。

以下列出三個讓我印象深刻的章節:

第二章提到今天的孩子生活在第三邊彊中。有五種趨勢可以呈現其特性:公眾和個人都不知道食物從哪來;機器人、人類、動物之間的界限愈來愈模糊;關於人類與動物間關係的知識不斷增加;野生動物入侵城市;以及新的郊區形態的興起。書中提到以往我們理解食物或動物是來自與大自然的接觸,但現在年輕人所接觸到的動物,要不是寵物,就是在動物園、海洋世界或是賞鯨之旅中見到的。他們根本不知道食物從哪來,包括吃的大豆和其他蔬菜。

第三章提到大自然缺失症。書中藉由這個詞來和家長及教育工作者討論的一種現象,是指人類因疏遠自然而產生的各種表現,如感覺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好發生理和心理疾病。與此相呼應,在其他章節中則提到一些大自然對健康的影響,例如園藝治療及寵物治療的相關介紹及研究證據。

第十六章對比了美國及芬蘭的教育體系。提到美國各軟體公司把電腦學習程式販售給兩歲孩子的父母,大多數美國小孩到小學二年級時已接受過好幾年的學前教育,並且飽嘗考試之苦。相反地,芬蘭孩子在七歲之前不接受任何教育。在芬蘭赫爾辛基市蘇塔利拉區一所典型學校做法是,允許學生脫了鞋到處跑。每堂四十五分鐘的課結束之後,學生就有十五分鐘休息時間可以放鬆,透透氣。芬蘭還倡導環境教育,把大量花在課堂上的時間轉移到自然環境或周邊社區。「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於 2003 年進行一項研究顯示,芬蘭在很多方面超越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三十一個國家:讀寫能力芬蘭位居第一,數學和自然科學芬蘭名列前五,美國名次位居中段。環境為本的教育被認為是可以治療大自然缺失症的一劑良藥。

本書共包括二十三章節,從許多角度探討造成孩子與自然環境疏遠的原因,包括法律的限制、家長的時間壓力與對安全的擔憂、科技的影響、媒體的渲染等,書中的內容相當豐富,雖然議題嚴肅,但舉了許多孩童的故事,因此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可以順著故事來理解這些值得深思的議題。


購書連結

輸入優惠代碼cowrite30可享82折優惠喔!!!


筆者簡介

第七屆圓夢寫手成員/蕭雯華

從事世人眼中無聊的會計工作,實則對數字沒感覺。喜歡文字,因為可以幫忙從腦海中紊亂無章的念頭裡,將具體的想法一條條揪出來,重新歸位。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