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淡水雲門劇場的舞蹈練習室;脫了鞋、放下包包,圍成圈開始暖身。這天,我們將化身為舞者,在雲門邱老師的引導下,體驗基本舞步,了解舞蹈的理念與本質。
「凡是雲門的舞者,走路時必定是抬起腳根,腳尖貼著地面,像滑行般的向前。」邱老師一邊示範一邊說,柔軟的身段充滿了舞者的氣質。我們屏氣凝神,挺直背脊,專注的踮起腳尖向前跨步;步伐越跨越大,最後想像前面有個水窪,使盡全力地跨過它。排成一列,跳躍,跳躍,再跳躍,慢慢的,認真的表情變得緩和,嘴角也開始有了笑容,似跳舞、似嬉戲。
稍作休息後,隨著邱老師走出練習室,攀上階梯,來到雲門的秘密基地—大樹書房。只見一棵大榕樹伸展著千手萬臂,擁抱著視野遼闊的露台。
「表演前,我們都會做幾個簡單的團體練習。」跟著老師的指示,大家將手交疊在一起,閉上眼睛,用呼吸、觸覺感受旁邊的人,沿著想像的圓擺動身體。一開始有些碰撞笑聲,慢慢的,大家都安靜了下來,碰撞少了,只聽到呼吸、蟬鳴、以及樹葉細碎的沙沙聲。在停止擺動,睜開眼睛之際,彼此自然而然的相視而笑。這一刻,舞蹈不再只是自己,更是跟別人,跟自然的互動和融合。
結束簡單而深刻的舞蹈體驗,我們走進演藝廳欣賞布拉瑞揚舞團的「拉歌」。
布拉瑞揚是知名的排灣族編舞家,在看遍世界的風景後,回到台灣部落,找了一群原住民孩子,組成布拉瑞揚舞團。「拉歌」是布拉瑞揚舞團的創團舞作,舞的是原住民的困境與生活。在「拉歌」裡,每個舞者,都是一個故事:登記名字時和漢人的格格不入;父親酗酒引發的家庭衝突⋯⋯舞者跳著自我,也跳著原住民樂天堅毅的性格。
「走啊!走啊!走路啊我!」一個舞者在舞台上反覆踏著步伐,喃喃唸著。一如原住民的故往,踏著穩健的步伐,翻過一個又一個的山頭,為了挑戰也為了生活。在太陽下山之際,再踏著同樣的步伐走回家。時空轉至今日,秉持著同樣的精神,踏著步伐,為了生活,也為了回家。
最後一曲,舞者輪流領著隊伍奔跑、翻滾、跳躍。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反覆挑戰,漸漸的,有的舞者體力不支,停下來喘息,繼續堅持的舞者則笑著鬧著,似跳舞、似嬉戲。想起適才的舞蹈體驗,突然有些體悟,原來跳舞的本質不只是節奏感與高超技巧,重複的舞步更像是種愉悅的自我挑戰。
欣賞完拉歌,邱老師帶著我們四處導覽。其中劇場邊陲一個焦黑的貨櫃,令人印象深刻。「從前,我們就在貨櫃裡編舞練習,貨櫃裡冬冷夏熱,在裡面與其說是練舞,更像是在修行。」邱老師笑著說。「保留這個貨櫃,讓我們時時記得當初練舞的初衷。」
站在貨櫃裡,淡淡的焦香,腦中響起適才舞者的喃喃自語:「走啊!走啊!走路啊我!」各種背景各種無奈,都要挺起胸膛繼續走下去。雲門如此,拉歌如此,人生何嘗不是如此。一步一步,重複而堅毅,翻過一個又一個的挑戰,看遍人生的風景,最後再走回家鄉,走回自己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