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西本願寺台北分院

北區圓夢寫手/蔡岱倫

曾造訪京都的旅者多對春天賞粉櫻、秋天賞銀杏葉的西本願寺印象深刻。其實,台北也有一座西本願寺,全名為西本願寺台北分院。由日本真宗本願寺派以近十年的時間興建,並於1931年完成大致格局。此地在日治時期結束後,便不再做為宗教信仰中心,1975年時因祝融傾毀於水泥叢林間,直至近年才由臺北市政府加以修復。

經修復後,目前留存五個建築主體:鐘樓、樹心會館、御廟所、本堂及輪番所。鐘樓最為醒目,座落於西本願寺廣場的入口。入口面東,自本堂臺座可觀旭日東昇,果為日出之國建築風格。目前御廟所及本堂僅各自餘臺基及臺座,修復未可復其原貌。不少鄰近居民穿著休閒地在廣場散步,或是在一旁坐著沉思,寧靜並祥和,彷彿回到最初之寺廟氛圍。

Picture (80).jpg

突然,執勤中的警衛大哥告誡「晚間七點後,鐘樓不開放!」

當下是晚間八點左右,我匆匆忙忙抵達。若是平常這個時間點,還仍在與客戶來信及計算機討價還價呢!警衛大哥見我認真為建築物拍照調整身體角度,便熱心指著樹心會館外張貼的海報,說明會館現由台北市立文獻館管理,不定期舉辦展覽活動。此外,假日廣場還有不少藝文活動開放民眾參加,而輪番所則委外經營。

Picture (81).jpg

八拾捌茶在臺北市政府「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中,以提供台灣好茶的申請案獲得許可,得以進駐輪番所。烘茶師周杏語,因為懷念因病離世的父親及家人一同泡茶的天倫時光,學習品茶辨茶烘茶,並著前輩的安慰,成立「八拾捌茶」,將想獻給父親的茶讓其他人可以帶給各自珍視之人。

向警衛大哥道謝後,我到輪番所討杯茶喝。輪番所本為住持宿舍,木造牆板瓦鋪屋頂,向右拉開玻璃木門,室內除一般座位外,尚有席地而坐的榻榻米區。脫鞋,然後跪坐等候茶點,我看著玻璃外頭的木板長廊、一盞盞昏黃的燈,彷彿自己也回到百年多前,看到做完晚課在長廊望向夜空的僧侶。

獨飲天晚無須多,單杯玉蘭烏龍佐生菓子。

Picture (82).jpg

生菓子是日式點心,按照時節變化製作,感受季節及時間流動。外層的白豆沙暈染了粉嫩的春天,內餡是微酸的草莓,酸甜中和後細細沙沙在口中化去。烏龍茶湯是鵝黃色澤,在入口前先慢慢吸聞燻製茶葉泡出的玉蘭花香,甜膩膩但不豔麗的香氣。飲下茶湯,雖然是烏龍茶,但味覺上更近似澀味較低的綠茶,佐以花香更少了苦澀感,溫順入口。

單杯外,亦有可回沖茶葉的飲茶選項,有客棧豪氣大碗、宴客優雅蓋杯及招待雅士烹茶茶壺,可自行調整茶湯濃淡。每種茶葉均於台灣種植烘焙,產地遍布坪林等地,並於茶單各品項旁註明。

Picture (83).jpg

喝茶可搭配茶點增添趣味,除呼應日式氛圍提供之生菓子及麻糬外,台灣本土點心與台灣茶也是絕配。可選擇與傳統餅家合作之鳳眼糕、咖哩酥外,尚有特製滷味拼盤,展現台味。若沒有加點點心也毋需擔心,每份茶水皆附贈ㄧ小碟台灣小點,如搭配玉蘭烏龍的貢糖兩塊,一塊甜、一塊鹹,喝茶變得不單調了。

這裡的茶,不僅讓人的心從陳舊歷史及日本氛圍回歸台灣山林巷口,還檢附著對飲茶者的深深祝福,讓我們一起與珍視之人分享好茶及時光吧!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