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埔里索居,用離群換得的在地生活

北區圓夢寫手/邱于真

1-1
優遊索居交誼廳

離客運站步行十分鐘左右的路程,一排平房中沒拉起鐵門的是不起眼的索居。跟闆娘通過電話之後,開了鐵門,今晚的室友正在沙發上吃著蘋果。問他對於埔里的印象,她說 : 「埔里就是會讓你來了第一次,之後想來第二次、第三次、、、」。

「瑾沂是個超可愛的女孩」、「妳知道森林好事多是瑾沂創辦的嗎 ?」、、、

還沒遇見忙碌的老闆娘,反而透過這裡的住客口中先聽了關於索居的點點滴滴。背包客棧是個交換旅行記憶的空間,更是私房景點的流通站。隨時轉入旅人的眼界,透過他們的路徑來一趟小旅行,創造出不一樣的旅程。樂於分享,更喜歡享受自己的步調,自然地合體,也願意隨時還給對方獨處的環境。跟著室友來場晨間散步,尾隨她輕快卻踏實的腳步,需要流浪、呼吸、和空間在一起的靈魂會得到釋放。將女孩留在她的秘境,我獨自到地理中心虎頭山步道走走,步行到頂端,可以從樹叢的空隙中俯瞰埔里盆地。

2-2
從縫隙中俯瞰埔里盆地

「索居」,名稱讓人直接聯想到的是「離群索居」,但走進交誼廳就會發現那擺在各個角落的商品或是文宣,在地的農產品,畫作,文宣、明信片,在這空間裡的擺設自然不做作,每樣都代表了一個在地生活的故事,也是我們認識這個共同空間的開始。

故事總是從「問號」展開,打開好奇心,詢問對方的生活,而最棒的交流是讓對方有機會「從自己開始」分享。問到跟我年紀差不多大的女孩現在的日常都在做些什麼?從身上背著的除草機電池說起,聊起現在的生活,甚至用我分享給她的圖卡,仔仔細細的說著自己手上的畫面、顏色、感覺以及和自己的關聯,描述自己進入務農生活的契機以及現在的生活。隨手拾起放在桌上任何一張名片都能夠跟我分享一番,室友繼續述說她的故事,在埔里念大學期間,發現自己愛上了埔里的生活步調,所以畢業後嘗試在這裡,開始在這片被環山包圍著的土地上,深耕屬於自己慢活人生。

深耕生活從我們的土地開始

跟著女孩來到距離索居15分鐘車程的稻田,這是她的日常,用心的照顧著自己栽種的紫米,並且跟我介紹著附近的聚落。嬌小的身軀和身旁的香蕉樹一樣高,但這充滿尖定的眼神跟用心對待農作物的態度,我想深深扎根在埔里這塊土地。

3-2
仔細介紹稻作
3-1
揮舞手臂驅趕鳥兒的日常
3-3
田被山景環繞

 夠慢,才有沉澱生活的可能

來這裡的日子,剛好空間沒有舉辦任何活動,因此沒遇到老闆娘,沒有參與計畫,也沒有特別導航。每天最重要的事,可能也只是穿梭在市場的巷弄裡,為了遮陽或為了不同的風景,每條路都有機會走進去逛逛,看著攤販的招牌覺得有趣,光是各種字體的招牌就足以來一場穿梭時空的旅行。到附近的景點走走,穿梭在田野和公路上,搭上順風車,又能捕獲另一段故事。

4-1
有趣的招牌

從都市回鄉,或是在這塊土地上尋找屬於自己心裡認同的第二故鄉,在索居的人,不斷耕耘自己需要的養分,甚至滋養前來的人們。幾天像白開水一樣平淡卻甘甜的生活。沒有特地,卻可以在曬衣時看見星星,在散步時被山擁抱,在這些有緣相遇的旅人身上,看見願意把時間還給自己去流浪的動力,聽見願意只是跟著花朵、天空或整個空間在一起呼吸的節奏。最後,願意甘之如飴自己的生活。

5
埔里人家門前的花朵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