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圓夢寫手/李芝瑩
門前有河,後面有山,這是北部客家莊才有的特色。苗栗南庄就是這樣的一個山鄉,客家人在那兒耕山耕田,中港溪與台三線交錯,物產豐饒。客家人在那兒生產樟腦、煤炭、造紙等,山林中有許多寮舍,曾經風華。近年因桂花巷而聞名的南庄,在那兒有間特別的背包客棧,取名「老寮」。老寮在變成背包客棧之前,原本是「水礱間」,以前的水利碾米廠,屋子的結構呈現前後狹長形。房間的名字也深具意義,有腦寮、炭寮、紙寮三種房型。
「住在那邊,是對文化、歷史理解最好的方式。」透過旅行,讓人認識這裡,並且愛上這裡。「先輕鬆把人騙進來,再深入。」老寮的創辦人──邱星崴這麼開玩笑地說。
邱星崴,想要做的是填補社區營造的基礎,因為唯有物質基礎,才有厚度。他不希望東西是快速廉價的複製出去,像現在每條老街都在賣香腸。他不希望重蹈覆轍,老街過於觀光化後, 房租就會漲,垃圾也跟著來。這樣的理念獲得了很多人的支持,讓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創立了老寮,資金與資本大部份都來自認同他理念的股東們。而他也呼籲政府及外人也不應以自己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文化。像是當地居民長年來都會到河邊洗衣,與山共存。政府卻不了解當地居民多年來的生活習性,水溝都用水溝蓋封起來,扼殺了這些原本的生活文化。
為了走自己的路,邱星崴高中時不顧家人反對,選了社會組,大學也以社會系為第一志願。就讀人類所期間,曾到馬來西亞作田野調查。畢業之後,決定以背包客棧的型式來達成他的目標。因此參考了在田野調查時,住在國外背包客棧的經驗與概念,開始著手整理老房子。他認為住老房子,可以證明自己是台灣人。而除了單純住宿外,也有以「打工換宿」的方式,讓人專長換宿、勞務換宿、特殊專案換宿,可以更長期的居住在那邊,或是給予當地農民實質上的幫助。
除了背包客棧的經營之外,老寮也會舉辦公民講堂。而我好奇,要怎麼吸引人到這麼遠的地方聽講座。邱星崴笑笑說:「請一些落選的候選人來,因為他們的支持者就是我們的消費者。」講座是廣告的一種方式。另外,有時候會開設一些手工藝工作坊,邀請大家成為手作者,傳承社群文化智慧。還會配合季節,不定期舉辦小旅行,提供深度體驗在地文化的行程。這些靈活的經營,很快地打開了老寮的知名度。
今年2月,更進一步成立了「Valai農創店」。Valai在原住民語裡,是「真正」的意思;客語轉借後,轉為讚嘆。農創館與老寮只有一個吊橋的距離。農創店的目標是希望恢復整片山都是水稻、茶樹、柑橘的景象。他真切地希望那些農地不要再被賣掉,變成高爾夫球場了。因此整間店致力推廣用在地的東西作為食材,例如米鬆餅、米蛋塔、米餅乾,還有番庄茶。苗栗的資源很多,但大多都被政府管住,農會也有派系。農創店就是希望給農民新的選擇,讓農民不用投派系,也能生存下來。Valai農創店努力於協助在地產業打造品牌,推廣在地製品。產業是文化的載體。藉由這個平台,希望建立起新的系統。
訪談最後,談到現在台灣農企及相關產業的發展,邱星崴有一些想法和建言。現在很多年輕人想要從事農創,但大部分不了解實際產業,只是一味的包裝、行銷。農創不是只有作作美圖,然後把東西賣掉而已。更重要的是必須要了解背後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氣候暖化,水梨蜜傷率增加,水果過熟,農民無法銷售只好丟棄,這些損失都由農民來承受;但過熟的水梨,其實可以加工成果醬,甚至加工成面膜。問題的背後,其實有很多可以解決的方法。希望有志從事這行的人,能夠實際去調查,抓住關鍵,並真正解決問題!
邱星崴持續努力耕耘著這塊土地,他成功讓更多人認識並愛上了南庄,也對地方產業帶來實質上的幫助。最終希望可以把地方的產業鏈做起來,達到產業傳承。用老寮,將過去的人脈轉成資金;用農創店,將農村的人脈轉成產業。背包客棧與農創店的經營除了是社區營造的一種方式,更是創造新生態系的方式。讓我們期待,好的念頭可以一直延伸、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