氈出你的與眾不同,「浮繞手創」從忠於自我開始

【青】聽不同的聲音 / 郭怡青

你聽過「羊毛氈」嗎?

你曾經看過羊毛衣因為洗烘而縮水變小嗎?

「羊毛氈」就是利用羊毛加壓纖維化的一門創作藝術,而多數聽過「羊毛氈」的人,對「羊毛氈」的認知通常是將一坨羊毛經過戳針反覆上下戳,越戳越扎實的一種創作,也就是所謂的「針氈」。但除了「針氈」以外,其實還有另一種「濕氈」技法也很有可塑性,這種創作方法充滿未知與冒險,它會因為你設計的版型、毛向、堆疊的方式、厚薄度、其他元素材質、手勁等等因素,而產生不同的變化,每樣成品都是獨一無二,讓人充滿驚喜的!

「浮繞手創」創辦人林婕妤,即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羊毛氈愛好者,「浮繞手創」主要以羊毛為主創作,依據不同的作品,也會加入其它不同的纖維材質作變化,會取名為「浮繞手創」是因為「ㄈㄨˊㄖㄠˋ」在卑南語裡指的是「魚」, 音同創辦人名字林婕妤的「妤」,而創作就像魚在水裡一樣,自在、沒有拘束,而靈感也像魚一樣,能浮繞悠游在腦海裡。

 

 

 

回憶大三那年,因作品展需求,尋遍各式各樣的材料,在探索過程中,意外地認識了羊毛氈,透過上網及閱讀書籍自學,婕妤利用羊毛氈「濕氈」與「針氈」技法的結合,做出蠶繭造型的燈罩,不僅獲得同學與老師的讚嘆與稱讚,也從此與羊毛氈結下不解之緣。

對羊毛氈充滿興趣的婕妤,為了讓羊毛氈創造出更多可能,她翻遍國內所有手作藝術及介紹不同材質的書籍,也看遍國內外相關影片,為的是瞭解各種材質的特性,試想與羊毛氈可以如何結合運用。坊間雖有羊毛氈相關課程,但因婕妤個性喜歡挑戰與冒險,因此堅持自學,希望透過自己一一嘗試,去掌握、瞭解各個環節的重點。

「我曾經駐足在喜歡的包包前非常久,我叫櫃姐不要理我,我要自己看!因為我非常認真在想,到底要怎麼利用羊毛氈做出這種包的感覺」。生活中的任何觀察,都是婕妤創作點子的來源,有時候半夜突然有靈感,還會立刻跳起來畫下心中的構想,就像是多年前的某天,大雨過後,發現青苔會特別翠綠明顯,靈機一動,婕妤人生中的首作「石頭青苔包」誕生了!青苔旁的兩朵香菇,是婕妤賦予作品的詼諧,而從小熱愛大自然的緣故,也常把自然生態融入作品中,例如:化身為盪繞在森林中的「泰山」,造就經典之作「藤蔓包」。

初作品-香菇包
石頭青苔包
泰山藤包
藤蔓包

除了經營「浮繞手創」粉絲團外,婕妤開起了羊毛氈教學課程、接受客製化訂單,也積極參與各大活動市集,希望透過擺攤,讓更多人看見自己的創作,當一個說書者,告訴客人每樣作品背後的故事及創作理念。而客人與周遭朋友的回饋,是創作的最大動力,眼裡的幽默作品,是別人口中的「好神奇」、「好特別」、「好厲害」,讓婕妤更雀躍地想挑戰自己。除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動物圍巾創作外,2017年,婕妤參加了「第一屆纖維創作獎」比賽,報名的動機,是為了將內心的想法透由作品表達出來,也想測試自學的成果如何,沒想到大獲好評,得到評審青睞,作品「上游」拿下了2017年第一屆纖維創作獎傢飾類-參獎的殊榮。

C2B82A86-4F4F-44AC-86C3-75F7776FB266

作品「上游」為「時」與「間」交織的概念,由浮木與羊毛氈的組合,蹦出一幅兼具美感與象徵意義的門簾,每條長條狀代表著水柱,水柱上不同的顏色深淺、粗細、長短,則代表著不同的階段及目標,最為亮麗璀璨的黃色也就是最終目標。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創作者,而每位創作者都像水柱最底層的魚一樣,力爭上游,為自己的理想奮力向前,雖然現階段還埋沒在群眾之中,很低調並不明顯,但越往上會越來越突顯自己的與眾不同。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婕妤的心聲如同「上游」的創作理念,

「有些人說我只活在自己的世界,有人說我那樣賺不到錢,或許目前不被看好,但追求名利不是我的目標,我在乎的不是結果,而是享受努力的過程,我只想做出屬於我的作品,忠於自己」。

浮繞手創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furaohandmade/


【青】聽不同的聲音

每個人都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故事書,透過專訪,讓您看見更多的故事,也讓您了解各行各業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事、物,聽見更貼近真實的聲音。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