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寫書評】《上不了的諾亞方舟》:看似魔幻的小時代

完整圖文:https://www.pubu.com.tw/digest/share/WllRawij3r#

雖然我從小在南高雄長大(過去縣市尚未合併之前,高雄就以火車站來分南北),但對於前鎮、小港、甚至草衙並沒有太深刻的印象;即使有,也不算正面。如果要說到孤懸在高雄外海的旗津,反而是在我大學離開高雄之後,暑假帶著大學同學搭著渡輪,才真正踏上那塊土地。

讀著騷夏的作品,有種進入精神時光屋的感覺:「小時候的生活就是這樣沒錯。」例如〈青蘋果樂園〉提到的逛商展(記得從小長輩說夜市的台語叫做商展)是很難得的事情,總是全家出動,但各有各的喜好。還記得我就是在商展看完第一部周星馳的電影,穿越時空捲起的雷電與煙霧,持續到現在。

上不了的諾亞方舟》以「荒、謬、感」建立的三大主題,大多篇幅都極為精簡,然而內容並非原本就如此乖誕,而是因為對比長大之後與他人的經驗才顯得迥異與荒謬。日常生活充滿蜻蜓、畫眉、泥鰍等小動物;聽過錄影帶店拷貝到機器燒壞的故事;甚至〈棺材店裡的英文課〉這種奇異的學習環境。記得小學時期我家對面是個空地,不知怎麼的出現一個絲瓜棚,於是我偶爾就在絲瓜棚架底下乘涼跟睡午覺,現在經過只見拔尖而起的高樓,對於當年絲瓜棚的真實性反倒沒有把握了。如同自序〈每個人身上都是一個小時代〉,騷夏透過自己的過往(無論記憶真實或虛幻),都「指認曾經的存在」或曾經深植腦海的迷信。

去年(2018)因為一份接案而重新認識騷夏成長的旗津與前鎮,採訪旗津舢舨船文化、前鎮加工出口區、以及高雄港邊的拆船工業。長大之後再追溯歷史總有份魔幻的感覺:「原來當時在鄰近的區域,有人這麼生活著。」60、70年代的輝煌歲月如今已消失,小港大仁宮的爆炸事件讓拆船業畫下句點,接著前鎮加工出口區的允棟市場也變得空蕩。很多記憶就埋在當時的泥土裡面。

騷夏的《上不了的諾亞方舟》就像一部生活紀錄片,從純真的童年進入羞澀的青春期,再用社會新鮮人的不安點綴。如同閱讀阿蘭達蒂‧羅伊的《微物之神》,騷夏利用瑣碎與片段的情節佔滿童年的畫面,即使是〈我第一次自己睡覺〉如此普通的故事,在小學時期都能得到老師的青睞。

長大的世界充滿矛盾與情感

  〈輯3:感〉書寫身、心、靈的感受,摻雜喜怒哀樂的情緒,相較於前面的未成年故事,第三部份的筆調顯得成熟。無論是霸凌、國家政治、悼念許維菁的篇章,都能感受到生活不再只是玩樂。全書結束在〈離騷之騷,情慾之騷〉的發言稿,將自己的身體放在讀者面前,用犀利的角度剖析並解構先天的形體。


書籍介紹

書籍資訊:《上不了的諾亞方舟

作者介紹:騷夏

一九七八年出生於高雄,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擷取《離騷》之「騷」與出生於「夏」之意,筆名騷夏。曾獲吳濁流文學奬、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全國大專生文學獎等。現居台北,養貓兩隻一黑一橘,蘭科植物百多株。出版作品有詩集《瀕危動物》、《橘書》等。

 

 


書評筆者簡介

顏正裕,跟七隻貓生活在一起,跟貓說話的時間比跟人長,目前是樂寫圓夢寫手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