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登加里山,處處生機
節氣寒露,深秋賞菊花,重陽宜登高。晨起微涼,第三次來到苗栗第一高山──加里山。
海拔2,200公尺的加里山,為台灣小百岳之一,景色多元,山水交錯,風光明媚,生機盎然。有二處登山口,二次的寒露,我從鹿場出發。小暑時節,則由二坪登山口走大坪林道登山。三趟的加里山之行,察覺自己向山林學習的想像和態度。
林道古樹盤根錯結,宛如母親堅固髮絲
走進加里山,初入眼簾盡是柳杉林道。途中沿路架設水管,猜想是為了引山泉水使用,可這「水管路」竟也成為資料裡的林道特色之一?給我一種違和的衝突感。抬頭欣賞高聳壯觀的柳杉群,陽光從枝葉間的縫隙穿透,直射心房,暖暖的在體內升溫,好不舒適。低頭探索林下豐富的耐蔭植物,我發現樹根蜷曲蜿蜒,有如靈動的蛇行,交錯鑽動。我想起希臘神話裡的梅杜莎,明艷動人。若是走在台灣杜鵑林下,細緻的根系交織成鬆軟的地毯,走踏之間,來自土地回傳的彈性,有如置身彈簧床上的輕微跳動,輕鬆自在。
繼續踩踏在柳杉成林的盤根綠毯之中,在步道兩旁,群聚的角桐草和馬藍,在綠叢中盛開。脫俗清新的蘭花,錯落其中,有如待嫁姑娘,嬌豔欲滴吐露芬芳。花朵們努力綻放,用力結實,等待風媒的吹拂,等待蟲媒的降落。在樹根圍繞的狹小空間裡,糞金龜正倒立著滾動糞球,猜想應該是小型哺乳類昨晚覓食後的排遺吧?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仍擊不垮糞金龜育兒的堅定。為了繁衍,物種們會耗盡所有的能量去成就生命任務,令人敬佩。
植物的根,注定是等待與忍耐的高手!等待陽光、空氣和水,吸收營養,累積能量。忍耐著土壤的暗黑與腐植層的考驗,奮力往下鑽去,以支撐努力向陽奔去的植株。如同默默奉獻的母親,以堅定的信念穩住家庭。同時樹根也支持著林下萬物的生命,宛如母親溫柔的秀髮,交織成幸福的網絡,不斷延伸,永不止息地關愛著家人。
潺潺溪水歡唱童謠,彷彿小孩活潑笑靨
穿越柳杉林道之後,風美溪的歌唱聲聲入耳,想像著清澈的溪景,不由得加快腳步。陽光溫暖著溪水,淙淙的溪流,沖蝕著岩石,快樂地譜曲,歡唱深秋的沁涼神怡。
孩童們褪下背包和鞋襪,捲起褲管,入水玩樂。小孩純真的嬉戲聲,加入野溪的合唱。水花四處飛濺,閃耀著的燦爛光芒!靜望逆光,想起兒時的我,總是無牽絆地遊玩。想起一起玩水的長陪小孩,總是望著窗外,期待可以出門玩樂,渴望打水仗。童年的單純與天真,好美。
抓緊固定在大石頭上的繩索,謹慎緩慢地穿越河床。小時候,不怕髒,不怕濕,不怕被罵。怎麼年紀大了,不想髒,擔心滅頂,不願家人叨唸。十公尺的水路,感謝風美溪給我的想想。
巨石森林穿披苔蘚風衣,恰似少年青春洋溢
暫別童年溪流,循著之字山徑向上,享受森林的洗禮,一路平穩緩慢上升之後,來到岩石成林的幻境。
巨大的石頭用難以理解的方式站立,或傾斜,或垂直,或橫臥,千姿百態。潮溼的石塊,有的披上綠色苔蘚的外衣,有的鋪上變化萬千的地衣,誘惑著我輕觸這溼柔的質料。穿越石塊之間的夾縫,我總愛貪婪地嗅盡這植純的氣息。
地衣是真菌和藻類的結合,苔蘚是獨立微小植株的聚合,牠們都喜好陰涼的環境,不需要烈日即能展現生命。誠如自信滿滿的少年,看似獨當一面,實則尚未經過環境的洗鍊。青春年華,應當帶著冒險果敢的心,接受太陽的教誨,面對風和空氣的考驗,修煉心性,累積成長的能量,讓生命力更紮實,更具寬度和深度。
參天古木展現生命,傳唱前人堅韌古調
陡上的路徑途中,時而與老樹相遇。古木參天,有的樹幹受傷開裂,依舊屹立挺拔;有的倒伏樹根暴露,仍然躺臥成長;有的枝條被不當修剪,發了狂地努力萌檗;有的僅存片狀的莖幹,根在命就在;甚至有的已經溘然無葉,依然佇立奉獻枯木的殘存價值。
樹木不死傳奇的命定,總令我感動!牠總是知道每一個生命階段的當下,該扮演什麼角色。生何足喜?死何足憂?團結的根系,穩穩地牢固著土壤,才能成就這片優美的山林。不論活著或是死亡,樹總是努力成長,盡力繁衍,釋放新鮮空氣,孕育萬物連綿不絕的生命。
如同古稀耄耋的長輩,富涵智慧,順應天時,以求善終。留下詩意的引導,加入前人的隊伍,累積傳唱後世的古老曲調,聽來雖有股淡淡的哀愁,但更多的是燃燒生命之後的意義。
山頂稜線峭壁崢嶸,好比父親烈日風霜
漫步在樹與路交織的林道之後,攀繩攻向山頂,是加里山最具挑戰的考驗。熾熱的陽光,崢嶸的岩石,壯麗的山壁,稀疏的植相。攀登其中的人們,只能謙卑低頭,用敬畏的心情,奮力向上,直奔三角點,才能一窺層疊峯巒的美景。
登頂的過程,猶如闖蕩事業的父親,烈日當頭,風雨無阻,只因承擔著家人的依賴,才能以堅定的步伐,不懈怠地勇往直前。隨時隨地規劃著未來,修正生活對策,調整心情起伏,挺住負傷,忍住疼痛,只為了伴侶肯定的眼神,和小孩溫暖的擁抱。
第二次走加里山的時候,沒抓緊攀繩,我跌倒受傷。忍耐著疼痛走完,下山後不良於行長達一週之久。那份懊惱,時常在後來的山旅中,自回憶庫中彈跳乍現,然後猛然連結到我的爸爸。很難把這份五味雜陳解析清楚,可以確定的是,每次的聯想,總讓我更加深一層對父親的感謝。
再會加里山,期待相見
很珍惜這三趟加里山之旅賜與的教導,讓我重溫母愛的懷抱,重逢童年的美好,重回年少的膽大輕狂,重新聆聽老人家的生命故事,更重頭連結對父親求生存的感想。
邁步前進時,必須專注當下,信任夥伴。腳下盤根錯結的壯碩樹根,若運用得當,是前進的重要支撐。萬一遇到雨滑,或是判斷錯誤,這蜿蜒的根系,則會變身為絆腳石,阻礙前進,甚至發生慘劇。唯有敞開自己,用五感觀察環境,結伴相依,虛心接受山林指導,定能豐收。
感謝上天賜予我登加里山的山林省思!
<加里山>
- 所在:苗栗縣南庄鄉。
- 里程:有二個登山口,高度落差約940M。由鹿場登山口至加里山三角點,單程約2K。自二坪登山口,走大坪林道,經杜鵑嶺至加里山三角點,單程約4.2K。
- 基點:加里山一點三角點(海拔2220M)、杜鵑嶺(海拔2113M)
- 路面:風美溪河床(拉繩穿越)、水管路、林蔭山徑、土石路(部份路段攀繩)、木棧道、台車鐵軌。
- 生態景觀:物種生態豐富,柳杉林直衝天際,若中午之前登三角點,展望視野良好,可遠眺群山。
- 最適季節:四季皆宜
書寫,自然,而然/許文卉
穿越山林與人間,觀察生態與群眾,凝聽松風與脈動,嗅聞芬芳與氣息,品嚐鮮嫩與悲喜,觸摸綠動與冷暖。書寫對話,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