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老、最小、最接近城市生活的動物園,重生倒數!

動物園,是許多人的童年成長過程中,扮演著歡樂美好回憶以及好奇探索認識動物世界的起點。

最老、最小、最接近城市生活的動物園

新竹市立動物園,是台灣「最老、最小、最接近城市生活」的一所動物園。它成立於日本殖民時代1936年,是全台灣這塊土地上最早成立的動物園;占地約2.7公頃土地面積,只比一個標準400公尺操場和跑道再大一些些,裡面卻養了獅子、老虎、豹、大象、驢子、山羌、河馬、羚羊、孔雀、鱷魚、馬來熊、長頸鹿、長臂猿…等許多種動物;新竹動物園另一個特色,就是它座落在新竹市市中心的新竹公園裡面的一角,形成「城市中間有個公園,公園中間有個動物園」,離最近的市民住家不到一百公尺的距離,動物園裡的動物與新竹市民的生活就是那麼的接近。

<紅色區域為新竹市立動物園面積>

又老、又醜、又讓人遺忘的動物園

時間回到2012那一年,我搬家定居在體育街上的某一棟華廈,站在頂樓可以看遍整個新竹體育場及動物園,離新竹動物園大門不到二百公尺。那時候,每天清晨或夜晚都可以聽到不同動物的低吼與嗚叫聲。我並不確定那是什麼動物的叫叫聲,但是這些動物發出來聲音,好像都帶著嘆息、不滿、生氣、哭泣的情緒、或是沒吃飽在ㄎㄠˋ一ㄠ的聲音,完全無法令人感受到動物園該有的歡樂氣息。

在我搬到體育街不久,有一天早上我花了20元買了一張門票,走進新竹動物園,想一探那些不快樂的動物嗚叫聲是怎麼回事。我從公園路的大門走進去,才十分鐘,就從食品路另一個出口走出來了。短短十分鐘走出來,不是因為動物園小,而是我不忍心一直看到動物哀傷的眼神。當時,我在動物園裡看到水池都是髒的、味道都是臭的、鐵絲網都是生鏽的、樹葉堆積在走道與動物們的休棲地、鐵籠裡的老虎不斷的轉圈圈,看起來就像有嚴重的憂鬱症一樣、馬來熊病懨懨的樣子,眼神滿是哀傷與失望的與我四目對望、山羌像是厭世一樣也不走動,整個動物園呈現著老舊、破敗病懨景像。這些動物不快樂,來看的人怎麼會快樂呢?從那次之後,我再也沒有走進去過新竹動物園。

同樣的,我有很多朋友後來進去過新竹動物園,除了又老、又醜、又小、又沒什麼看頭的映像之外,通常不會留下什麼深刻記憶。很可惜的,失去了往日歡樂與榮耀的新竹動物園,雖然它仍然處在市中心與市民一同生活著,卻逐漸被市民所淡忘,甚至有人以為它不曾存在過。

重生計畫現曙光

2015年林智堅當選新竹市市長,讓新竹動物園的重生計劃露出一道曙光。林市長從小住在離動物園只幾十公尺的博愛街,從小就是聽著獅子與長臂猿叫聲長大,對動物園感情特別深。在他當市議員時期,早就注意到動物園衰敗與被遺忘的問題,發起了「動物園復興計劃」。2015年,他當選市長時再次提到要找回新竹動物園的歡樂回憶與市民榮耀。我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特別留意,動物園重建計劃的動態消息。

終於在2017年,動物園開始封園動工,經歷二年的時間,即使在2019/12/28重生,再度開園。在這個開園倒數時刻,我特地去聽林市長的演講,介紹重生的新竹動物園有三核心目標,首先是以要動物生活福祉為考量,拿掉鐵籠、以原址保留方式,改造成類似動物們原生的棲息環境,並利用建築設計把四公頃的園區變大,讓動物們開開心心的在園區裡生活;第二,讓園區成一個小而美且真正友善動物的「生命教育場域」,成為最適合親子互動、認識動物世界的起點,並引領孩子在這空間去體驗學習尊重每一個生命;第三,保留園區老樹與歷史建物,留下三代新竹人回憶,這點比打掉重建更加挑戰,也更讓人期待新園區以生命的延續,嶄新樣貌再現風華。

<施工中的動物園:保留原有日治時代建造的大門>

期待: 最友善、最精緻、最讓新竹市民感到光榮的動物園

新竹動物園重新開園已進入倒數時刻,在新竹市政府規劃下,路上的公車、火車、Ubike、公車亭、街角看板都張貼著 #REBORN 動物園重生的宣傳海報。83歲在原址即將重生的新竹動物園,讓關心新竹市的每一位市民充滿著希望與期待,就像是家中即將準備迎來一個新生命一樣;同時,也讓三代新竹人有機會找回與動物園共同的回憶與榮光,期望在動物園開園的那一刻說出 #我新竹我驕傲。

<市區公車,貼滿新竹市立動物園REBORN宣傳>
<Ubike也加入#REBORN宣傳行列>

 

 


Hank.chang/張景賀

樂寫第二屆學員。現為樂寫專欄「Hank.chang」寫手作家。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