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寫特稿 – William】
— 官方活動資訊 —
向在地學習之共生學|2020.0118~19 |與社群共生、與土地共好
2019 年為「地方創生元年」,行政院推出多項政策,其中「鼓勵企業投資故鄉」便是一項重大任務。很幸運地,在此之前新竹早有許多單位,在傲視全球的科技業資金支持之下,默默地串聯不同社群,發展出在地的共好生態網絡。同時,台灣也有許多先行者,或利用自身獨特觀點,或引入創新經營模式,持續與土地共好。
「共生學」規劃兩場分享會。第一場「與社群共生、與土地共好:新竹經驗」分享會邀請新竹在地的團隊們,包含春池玻璃、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與預見科技桃花源團隊前來交流在地經營成果;第二場「與社群共生、與土地共好:農村新想像」則邀請曾於宜蘭南澳社區、香山等場域深耕在地、建立社群的民間團隊,分享其走入土地、深度與社區居民互動的經驗及多元的可能性。
▎系列座談 DAY 1 – 與社群共生、與土地共好:新竹經驗
TechTHY 計畫以服務科學所「以人為本」的服務設計思考為核心,探索人們在新竹的生活的真實需求;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則是以人才培育、藝文推廣、社區營造及企業志工為四大主軸,深耕新竹多年;春池玻璃除了致力於循環經濟之外,近期也引入設計能量,讓台灣玻璃照亮全世界。本講座將邀請各領域專業者,聊聊如何與社群共生、茁壯。
活動時間:2020-01-18(六)14:00~17:00
活動地點:將軍村生活里院大廳(新竹市東區金城一路 69 號)
活動主持:見域工作室共同創辦人/吳君薇
講者陣容:
(主講者) 國立清華大學服務科學研究所所長 / 王俊程
(主講者) 春池玻璃副總經理 / 吳庭安
(主講者)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 許峻郎
將軍村官方網站:http://www.gvillage.tw/AboutUs.aspx
將軍村開幕至今超過半年,作為一個新興發展中的圖書資訊園區,將軍村試圖從場域與學門的結合,透過每一棟老屋,每一片磚瓦,傳遞生活、修復、慢食與大地學的概念。不定時的週末,舉辦和在地社群相關的講座。
Opening
見域工作室共同創辦人吳君薇小姐在開場中概略介紹了將軍村的修復現況,也期待藉由將軍村的地理位置優勢,以共生的概念連結在地社群,讓這個場域不斷注入活的知識。一個有機的圖書資訊園區,不只是向在地學習,也向傳統、向未來學習。
座談開場同時邀請了將軍村修復計畫主持人之一,交通大學龔書章教授,分享將軍村在他心中的樣貌。傳統的圖書館,大概會是一棟擺放很多書籍的建築。但現在的知識可以有很多種形式,例如修復學,可以由表層的器物、老物修復,到花藝療癒內心的部份,都可以是將軍村的一角。龔老師期待,將軍村的老房能成為一個具有當代感的地標。
—
遇見科技桃花源 — 讓科技人遇見社會的需要
— TechTHY 計畫
國立清華大學服務科學研究所所長王俊程教授在前半段介紹了服務科學的概念。台灣由於過去製造業起家的緣故,許多思維停留在工業化時代,產品著重在硬體設計,對於軟體上的服務較缺乏概念。服務科學嘗試將台灣的科技強項跨領域到社會每一個有需要的地方,從手機 APP 設計、餐廳用餐系統、服務體驗 …… 等等,都有實現的空間。
痛點
- 高度發展的社會複雜度,容易看不到系統的角色,像最近興起的共享計程車,便是打破過去對汽車的持有概念,用系統的角度來看待「移動」這件事。
- 議題工作者對於現今科技的親近度不高,但有可能是高需求客群。像長照會是個需要多方面協助的場景,當 AI 機器人和人群有更自然的互動,許多重複性的事務甚至就能交給機器處理。
- 另個角度,科技人在進行開發前往往需要了解明確的用途,科技落實到使用場域前仍需要大量的對話,服務科學在這裡扮演了重要的架接角色。
- 在一些階段,像是學術研究尚未落地,使得團隊尚未完全成型,天使投資在此時不願貿然進場,這時候也需要服務科學所幫助團隊連結學術與生活應用。
在上述的這些場景中,都是服務科學能協助切入的地方。回應今天的主題,服務科學即在尋求資源方與需求方的「共生」。過去我們只在意「小」「確」「幸」:看到自己局部有限的資源,忽略外部可以被動員的豐沛資源;偏好短期確定可以達到的,避開打破原有框架的探索;掌握自身熟悉的舒適圈,忽略與較疏遠的對象連結。現在透過服務科學,便能結合技術與資源,和環境整合在一起。
王老師陸續舉了 TechTHY 的合作計畫,有提升鱸鰻苗生存率,媒合生物科技研究所、綠能園區 (在陽光不足的地方養鰻)、生技公司 (萃取鰻魚唾液的酵素) 的「鰻活」;為了教銀髮族使用 3C,繼而跨領域和復健器材廠商合作的「老玩客 x NTHU USR」等等。
新竹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科技感十足的園區,但文化生活圈卻相對貧脊。如何讓外縣市也熟悉科技能貢獻的輔助範疇,或是挖掘出在地需求,和科技形成跨領域的結合,讓創新研究可以跟大眾生活有更直接的影響,將是 TechTHY 計畫持續努力的目標。
—
循環經濟
春池玻璃副總經理吳庭安先生帶來一段相當精彩的座談。開場即不諱言指出,這間公司就是回收玻璃出身,但在吳總接過手之後,他嘗試開發出更多的價值。
循環經濟最重要的,是創造出價值和需求,而不只是停留在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台灣民眾擁有相對成熟的回收觀念,原因是台灣的土地匱乏,掩埋成本高,需要回收做後段的處理。在這樣的基因下,台灣其實很適合作為世界上循環經濟的開創者。講者舉了非常多再應用的例子,背後的發想都讓人十分驚豔。
藝術創作
春池玻璃底下有一個專案 — W 春池計畫,專注在設計、藝術創作領域。合作過的案子包括讓飯店的酒瓶變為飯店的玻璃沙灘、和米其林大廚江振誠合作的野餐廚盒、或是手工做成的音樂獎盃。春池玻璃也曾經用策展的方式,佈建一片大型的玻璃沙,讓民眾可以光著腳踏入那個奇幻的空間。當人民可以有感體驗,這份關注才能提供循環經濟繼續運轉的動能。
Meet the Makers
回收工廠裡頭的老師傅,因為手作開發的需求而再度被重視。曾經紅極一時的玻璃吸管,若要放在循環經濟的迴圈裡,就得一根一根手工拉出來。本以為會是難度門檻很高的成品,老師傅卻笑笑的說:「這個不難啦,以前霓虹燈管都不知道拉幾根了。」曾經失傳的技藝,就這樣陰錯陽差的再次復興。
傳達價值
其中一個合作案,運用了中國當地的資源,做出中國限定的專輯盒。當這樣的理念藉由專輯傳遞到每個歌迷手中,循環經濟的觀念也因此散播出去。另外一個 LED 螢幕的回收案子,其材料處理難度高,但春池玻璃將之轉換為特殊應用的隔熱磚,具有輕量、隔熱的特性,反而成為非洲或炎熱偏遠地區適合的建材。在每一段合作裡,春池玻璃都會思考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推廣他們的理念,是相當不容易的事。
未來,春池玻璃將發展智慧回收機,讓玻璃回收的門檻變得更加輕鬆。甚至建構玻璃的電商平台、成為創業發展的加速器,幫助人們在設計中尋找再加值的可能。春池玻璃的 slogan 既大膽又讓人著迷
Make our planet great again
—
Talk to each other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峻郎先生在講談中著墨於台積新竹藝術季過去 18 年的內容。以重要性來看,在沒有企業支持的條件下,大型劇團難在台北以外的城市演出。台積文教提供了適合的資源讓這些劇團有舞台發揮,也讓新竹的民眾免去舟車勞頓,在自己的家鄉便能欣賞高質感的演出。
策展的過程,台積文教在每一屆的規劃都有其主題性。合作上的討論、衝突常常增添難度,可能是需要資金以外的支援,也可能是表演團體有他們想堅持的藝術初衷。在這樣的多次來回後,激盪出來的成果,果然讓許多市民感受到精神生活的提升。
許執行長後段大篇幅的分享基金會底下,青年築夢計畫的其中一個案例 — 蘭後計畫。起先,是一位學生想要探究蘭花在蘭嶼消失的原因,然而推究其背後的故事,原來是她嘗試用蘭花和解和爸爸之間的疏離。到最後,更衍生出一大段身份認同的尋親之旅。
基金會就像是提供優渥養分的土壤,讓這些希望能在土壤中萌芽茁壯,在這片土地共生。
—
Conversation
主持人在與談時間,拋出了跨領域的困難之處。清華大學的王教授指出,最常遇到的情況是,大家可能理念聊完就不見了,畢竟都是有專業的本業,沒有明顯的經濟困難需要跨領域來解決,合作的動機就會下降許多。
春池玻璃的吳總提出了另一個觀點:對他來說,跨領域的目的在於商業上創造新的價值,比如說能不能讓合作方產生新的社會定位會是他的協商方式。或是用共生經濟的角度思考,現在的二三十世代已經漸漸不只著重在自身利益,將系統開放給設計師、供應商乃至整個生態系讓大家共生可能會是未來合作的顯學。
在最後熱烈的討論中,厚食聚落的黃總經理也力邀各界合作,一同制定將軍村的規劃,整合大家擅長的優勢、資源,打造出更吸引人的將軍村社群。這段與談,遙遙呼應今天的主題「共生」。
見域工作室
創立於2014年底,期望成為認識新竹的入口。
工作室位於新竹舊城區,團隊租下老屋後親手粉刷整理,活化為文化空間,是放鬆心情的好所在。時常舉辦講座、工作坊等活動,也提供場地租借服務。
此外,工作室獨立發行《貢丸湯》地方生活誌,三個月一刊,主題性地介紹新竹的不同生活圈。不僅帶出新竹獨特的生活樣貌,也介紹城市議題,希望打造一本新竹的城市指南。
工作室也致力開發另類的「逛新竹」方式,不定期安排導覽活動,從文史走讀、中藥小旅行和人權地景導覽,亦可客製化行程,配合手作工作坊,不再只是單向解說。
透過開發各種文化載體,我們相信唯有重新談論城市,城市才有改變的可能。
地址|新竹市北區長安街6號
電話|03-5225610
E-MAIL|kendama.hc@gmail.com
官方網站:https://www.hsin-story.com/index.php?lang=tw
—
清華大學服務科學所
本所成立於2008年是亞洲第一個服務科學研究所,首開服務科學跨領域學習研究並培養創新人才,強調科技與人文的結合,以便在服務內容的發展,或是服務提供的過程中,提高服務滿意度,達到服務創新所帶來的價值。同時探討如何以科學化的方法與技術,增進服務相關產業與企業流程的生產力與創新,增進人類福祉。
服務科學研究所願景 Vision
1. 融合科學、工程、管理以及設計四個領域的專業知識,發展服務科學的研究方法
2. 培養具有科技與人文素養,以及服務創新與創業能力的菁英領袖人才
3. 結合學術與產業資源,增進社會福祉與提升國家競爭力
4. 積極參與國際學術社群,成為服務科學學術研究重鎮
首頁:https://www.iss.nthu.edu.tw/
—
春池玻璃
春池抱著『月是故鄉圓』以及『家鄉最好』的心意,使玻璃藝術、工藝、產業能在新竹永續生存,並且發揚光大。除研發出亮彩琉璃珠原料,使對玻璃熱愛者更多投入,以及創新的玻璃藝術領域發展者,可以實現在自己家中的冷氣房裡也可以創作玻璃藝術品及 DIY 產品,我們也在展覽裡,可欣賞到在短時間裡面,創作家在縮短摸索的階段中創作不少藝品及 DIY 產品,藉此呈現給大家品鑑外,在玻璃藝術節展示期間,特別以 DIY 的教學方式,使全民對玻璃再產生更深的認識,另一方面,本公司(春池玻璃)也本著環保理念,繼續發展及壯大玻璃的回收以及再利用原則,以身作則,讓地球及自己的公司,透過環保理念得以永續經營。
地址|新竹市牛埔路 176 號
電話|+886-3-5389165
E-MAIL|spg@springpoolglass.com
W 春池計劃:http://wglassproject.com/
首頁:http://springpoolglass.com/
—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
台積認為要成為世界一流企業,首要成為一個道德的企業。要成為道德的企業,不僅須要求自身,更要奉獻社會,擔負企業社會責任。台積於民國八十七年成立了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由台積公司副董事長曾繁城博士擔任現任董事長,自期成為企業公民之楷模,開啟多項創新贊助模式,播撒美育種子,引入人文活水,讓國家社會日臻美善。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以「人才培育」、「藝文推廣」、「社區營造」及「企業志工」為四大工作方向。
地址|新竹市科學園區力行六路 8 號
電話|03-563-6688
首頁:https://www.tsmc-foundatio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