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與體諒解開親情的結

沒想到原本回台灣兩週過春節的計劃,被疫情延長成兩個月。除了帶回家的衣服根本不夠應付季節的轉換,令我更擔憂的是和父母長時間的相處。自從上大學,我就很少長時間待在家裡;出社會之後,短則一個月見兩天,長則一年只見兩週。早已習慣一個人生活的我,在台灣的這兩個月中,萎縮自己獨處的時間與空間以寄居在他們的生活中,彼此的協調配合有時候讓我覺得好彆扭。其中最具挑戰性的,就是要應付母親無微不至的各種關心與堅持;想不到已經獨自生活好多年的我,在母親眼中,仍然是個需要她照顧的小女孩。

 「哎呦,我覺得好冷,女兒你怎麼才穿一件?」

  「你怎麼工作到這麼晚?一個人住的時候晚餐怎麼辦?」

「這個蘋果你不會削啦!我來弄!」

 

當初,母親在懷上我之後,毅然決然辭去工作,投身家庭。因為經濟不寬裕,母親想要節省家用,卻又捨不得在孩子身上省錢。小學的時候,母親每天中午都送現做的便當到學校給我;便當不但每天樣式不同,而且用料豐富,在班上掀起一陣風潮,同學們比我還關注我的午餐,每次都圍在我身邊,用期待著新玩具的眼神看著我打開便當。

母親合照
與母親的合照

母親向來透過感性的鏡片看世界。看鄉土劇時,她會跟著劇情默默地流眼淚;看到新聞在為了窮苦人家募款,也會著急地拿出信用卡。小時候,常常看到她跟完全理性的父親吵架,而父親總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覺得自己就事論事,句句在理,不懂為什麼老婆生氣了。我還記得,青少年時期的我,覺得自己書讀得好,講什麼都對,每當遇到父母爭論的情形,總是忍不住義正嚴辭地指責母親論點中的漏洞,非得把母親逼得啞口無言,我才感到滿足,覺得自己主持了正義,維護了家庭的秩序。之後甚至變成了一個習慣,不管母親說什麼,我總是要先質疑一番。

在我國小時,有一陣子用小麥草食養的風氣盛行,雖然母親說不清到底為什麼小麥草對身體好,但是她馬上在小小的陽台種了幾盆小麥草,每天早上四五點就起床,想著今天要把小麥草做成果汁還是做成蛋餅,家人才能把營養的食物吃進去又不會吃膩。父親特別不喜歡小麥草的味道,每次都是母親一邊盯著父親,一邊解釋著這個食物有多麼神奇,父親才小小聲地抱怨著,然後苦著一張臉喝下去。而一旁的我,總是十分不解為什麼父親要屈就於一個道聽途說的食物迷信。

「媽媽,你不要說了!也不要再逼爸爸了!你根本不知道這個東西好不好!」

「可是……我聽說……這個很健康……」

小麥草 (1)
引起紛爭的小麥草。圖片來源:https://www.impactfoods.co.uk/en/

等到我年紀稍長,父親私下跟我說,當時最讓母親難過而無法釋懷的,不是父親與她相左的意見,而是女兒總是以高人一等的態度挑戰她說的話。我曾經以為,自己的介入每次都能結束父母之間的紛爭,是因為我講話有道理,現在我才發現

因為母親敏感而柔軟的心,被我的話語傷害太深,已經無法做出反應。

一直到離家了,遇到的事情多了,我才理解,要化解家裡的爭執,靠的不是誰對誰錯。就算在邏輯上有道理,但是如果沒有看到家人的行為背後是以愛為出發點,說再多大道理都是枉然。我開始學著在跟母親的對話中,加入對她的理解;即使不贊同她的想法,我也先試著同理她的情緒,再開始對話。

最近這幾天,我開始整理行李準備回去工作,母親看到後,急急忙忙地塞了一盒橡膠手套給我。我一開始直覺性地覺得母親多此一舉,不管有沒有戴手套,關鍵應該是不要碰觸臉部吧;反駁母親的話正衝到嘴邊,一抬頭看到母親擔憂的眼神,我突然發現了有沒有戴手套根本不是重點。

手套 (1)
被耳提面命一定要帶上飛機的橡膠手套

「你上飛機一定要戴手套,真的,我沒有騙你,我聽說現在空姐都開始戴手套,這表示手套一定可以防止你被感染病毒!」

「哈哈哈,我知道了,謝謝媽咪,手套我會看狀況使用的,你不用太擔心我喔。」

母親聽完後的笑容很可愛,而我的心很暖,因為覺得自己終於開始理解了母親


第五屆圓夢寫手 / 李天心

十年之前,盡一切努力想離開台灣;十年之後,嘗試各種辦法要回到台灣。在世界兜兜轉轉之際,愛上了自我探索,並享受在寫作時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彷彿藉由文字,站穩了腳步,更有力量與世界交流。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