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雨水,大地回春,氣候回暖,嫩芽萌動,祈雨若渴。
晨起,天未亮,微微的寒意,沁流雀躍的心,沒有降雨,感謝老天!切好登山必吃的水果,貪婪地呼吸廚房裡彌漫的淡淡果香,喜歡用這樣的滿室清新,來迎接每一個早晨。
導航設定在麥巴來山,迎曦,出發!
車行逐漸遠離晨囂,進入蜿蜒的羅山林道。透過車窗,澄淨的天藍,層層疊翠的山巒,緩緩地滌去披在我們身上的都市喧鬧。突然,車停,我們面對一個岔路,那是導航沒有標示方向的分岔,右邊直行,左邊上坡,距離目標仍然十分遙遠,此刻,我們猶豫了。
取右,路面有明顯的胎痕,兩旁綠樹林立,好像比較多人走?取左,礫石乾旱的陡坡,再往上看不太清楚。討論之後,決定把車開向右邊。
突然,車子為了避開大石頭,而陷入一個大坑。乘客先下車減輕重量,坑洞太深,前方又是另一個坑,兩側輪胎之間是較高的凸起,路旁草叢裡有些大石頭,必須想法子把車準確地開回有胎痕的道路上,當輪胎因高速轉動而摩擦出焦味的時候,我們陷入進退的兩難。就在朋友們的討論、指揮和小心翼翼之下,車子得以往前,此時大約已耗去二十分鐘,轉彎之後的山路,竟然沒有舊時的胎痕,感覺路況人煙罕至,不適合繼續往前。看來,應該是要回到原先的岔路。
車子迴轉之後,首先要面對的就是方才的連續深坑。這一次,夥伴們很快地找到避開石塊通過坑洞的方式,大約花了十分鐘就順利地回到雙岔路口。大夥上車之後,鬆了一口氣,慶幸人車平安,我們再次出發,朝向目標麥巴來。
彎曲的山路,很長;明媚的風光,很美;自在的時刻,總是過得很快!當道路指標出現油羅山的時候,夥伴預估一下時間,發現離麥巴來登山口,還有一段距離,加上步行往返需要七個小時,如果還要觀察植物,如果有人走得慢,如果有其他的狀況,屆時勢必摸黑下山,這趟旅程的困難度頓時變得複雜。
於是,我們決定改變路線,改走油羅山。
山,還沒開始爬,期待許久的路線,卻被更改,心情上有些小小的失落感?油羅山是二年前曾經走過的路線,海拔1,764公尺,我還記得從登山口開始,就是一路很硬的上坡,走到腿斷的回憶立即迅速地洶湧而至,不會吧?又要再走?但不會開車的我,一直有著不挑路線的態度,「走,就是了!」只要走在林下,自然有我想學的自然。
後來,這趟油羅山行,走得意外輕鬆,沿途自在學習植物辨識,拍照玩樂,攻頂之後,夥伴還調整下山路線,讓步行多了和上次不同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在天黑之前就能打道回府,很讚的一趟山旅。
沒有偶然,只有必然。回家之後,反覆咀嚼著這次的出遊,覺得很有意思。一開始滿懷期待地要去挑戰去年就規畫好的路線,是難度很高的麥巴來山。但因為前往的路途中,先是發生誤判的走錯路,接著又遇上二次車行坑道的困難,克服之後,又必須面對目標和時間的盤算問題,只好臨時更改路線,而油羅山路標的出現,彷彿指引著前緣再續?而麥巴來的緣份未到吧?
山區行旅,不論是公路或是山徑,常常一個轉彎判斷錯誤,就會大大地偏離目標,甚至迷路,萬一時間沒估算好,很可能身陷危險,這也是一直以來,我的獨行,始終未能往高海拔邁進的緣故。
一次次的山行,讓我明白,面對岔路的抉擇,沒有絕對的是非,前進就是了,選錯了,就退後重選。如果遇到困難,不懂,至少要學習安靜,信任夥伴,一起合作脫困,累積經驗,運用在類似的阻礙,久而久之,才能體會隨緣,才能懂得惜緣。
書寫,自然,而然/許文卉
穿越山林與人間,觀察生態與群眾,凝聽松風與脈動,嗅聞芬芳與氣息,品嚐鮮嫩與悲喜,觸摸綠動與冷暖。書寫對話,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