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次的校外教學都是我天人交戰的時候,因為我總想著終於有機會放假,在家裡好好打電動時,卻仍被以要與這個社會多多接觸,為了我好的名義而被逼迫加入大家的行列。
許多地方其實我都到訪過了,那是由於我生長在一個喜歡旅遊的家庭的緣故,小至家中附近十公里內的山林雅境、特色店家、各種秘境;大至出國旅遊、跟團或自助、泰國或巴黎、城市或鄉村。但我最讓我不解的事情是:「為什麼很多同學其實也到過這些遊覽車就能將人運送到的地方,但他們還是很期待每一次的戶外教學呢?還準備了超多的零食點心要準備分享呢?最扯的是,有些人已經設定遊覽車上一定有卡拉OK,所以在出發前幾周就開始練歌,準備在戶外教學的時候一展歌喉!」
於是我展開了一連串的觀察行動,畢竟我也已經無法安穩地坐在家中電腦前,頻頻闖關,達到人生新高峰與新境界了。設定的觀察對象是那些笑的最燦爛與音量最吵鬧的同學,我發現他們大笑的時間點來自對對方話題的高度專注聆聽,並從中發現笑點時,所以他們不是從頭至尾皆吵鬧,他們有著一段安靜聆聽的時候,這讓我對他們有了些許的改觀;而班上相對安靜的人有時也會跳進我的眼簾,他們的忍受力很高,彷彿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或老師有什麼不合理的指令,他們都是微笑接受,出門便是好了。原來,他們需要的是不被水泥空間給拘束著,旁邊的那個朋友可以整天在一塊,不被每個被切割的四十五分鐘所隔離,就是相對幸福的一天,是友誼萬歲的緣故。
這一次的戶外教學對我來是極有收穫的,旅行的意義不在於景點是否吸引人,而是與身邊的人們彼此共享互動的美好。這也開始讓我檢視與網路上認識的對話之友們的互動了,如果一起團結闖關,看到不同關卡的樣子是我與他們的旅行樣態,那我也想知道我們旅行的意義是什麼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