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對的工具書,一份企劃書
學生時代,我不會自我設限,更多時候會像海綿一樣大量閱讀,不斷地涉略多方面的知識,因為18歲的你不知道30歲的你會不會用到今天學習到的新知識;初成社畜,精準挑選自己需要的知識進行專研才是良策,工作、生活、知識在有限時間內才得以平衡。閱讀一本工具書與在課堂聽教授講課在我理解裡有著異曲同工的功效和目的,同樣為了解開大腦裡的新知識篇章,滿足對未知和一竅不通帶來的困惑和不解。
對於一個新的學術範疇和領域,比起當一個伸手牌,我更習慣自己專研,書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可以經過大腦每一條神經線反芻以後再與彼此進行自我批鬥大會能產生更多的知識的火花。也因為這樣, 挑選一本好的工具書有2要素:(1)作者在主題領域是否為有經驗的佼佼者,否則這就是實踐課堂中老師照本宣科而變質為一堂語文聽力課;(2)寫作手法和描述的能力,讓讀者感受到句子淺白易懂,而不是像司法院裁判書那樣,字與字之間是兩條平行線,彼此不打擾彼此的高雅霸氣氣息。
本書《經營管理與創新企業分析與評估篇》為經營管理與創新企劃系列套書的其中一本。本書作者黃癸榕教授是一位融貫產學之人,除了橫跨工商領域有豐富的務實經驗外,他也是教學經驗豐富的大學教授,也因為黃癸榕教授利用他在經營管理厚實的理論與實務經驗將其耙梳撰成的這本書,對於一個在經營管理沒有半點基礎的理科女,這本書完整且有系統地讓我對經營管理中撰寫企劃書有初步認識。
一份企劃書,一個永續經營的開始
經營管理談何容易,更別說上企業的永續經營。「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或許一份事前的企劃書可以把傷害最小化,再經過管理學裡的「P(Plan)、D(Do)、C(Check)、A(Act)」管理循環明確印證,確保計劃能趕上變化和各項工作執行成果的品質與一致性。
企劃書是一份為達成企業的特定目標而所擬製的一份具有效策略辦法及實施方法之周全報告。與經營管理有關的企劃案,分為常見的四大類,即經營、創業、行銷及活動企劃。一份有完整架構的企劃案之重要組件包括:(1)基本資料:企劃主題、企業介紹與營業概述;(2)分析評估:可行性分析、外部分析、內部分析、SWOT分析、STP分析、方案評估等;(3)前置規劃:企劃目標、目標市場、策略規劃、商品設計、商業模式、供應體系建立等;(4)進階規劃:研發與創新、生產行銷、財務、人力資源等;(5)企劃案執行:以PDCA、風險管理及績效評估進行的專案管理。
評估企劃是否可行應在企劃初期運用所取得的資料進行內外部分析,才能將資料歸類出有用的資訊,進而發展充實的企劃內容,這跟AI大數據判斷雜亂無章的資料是一樣的操作模式。外部分析 可分成經營環境分析、產業分析、市場分析及利害關係人分析,再加上五力分析檢視企業的競爭力與獲利能力;內部分析主要在檢視企業價值鏈總各項活動與功能,辨識核心能力,剖析經營團隊的經營發展能力。彙整內部分析及外部分析的結果,能從而評估企劃案的可行性,進而歸納出企劃主體的SWOT,再配合STP分析找出目標市場進行產品定位,推導具有企業特色的最佳策略。

輸入優惠代碼cowrite30可享82折優惠喔!!!
作者介紹
陳曉圓
一個因爲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而被困在島國許久無法回家的東南亞子民。學生時泡書海,工作後泡健身房,希望可以退休後泡茶吹牛皮。黑暗料理界的新人王兼副主席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