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在這期待感中,到底有多少是為了孩子,又有多少是為了自己呢?
如果你現在很累,或是已經很晚,接近你的睡眠時間,就請你放下這本書吧!《上流兒童》是部非常好看,一翻開就無法放下的恐怖小說。
吳曉樂用字精準,文字密度相當高,但他不掉書袋,不使用艱澀的詞彙,整本書讀起來節奏明快,敘事清晰。或許因為他的另外一個身份是補習班老師,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樣,這本書的主線在敘述一個望子成龍的母親如何一手打造,她認為的,最理想的,孩子的學習環境。
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第一集,就看到典型的亞洲母親。控制慾的媽媽將自己期待強加在孩子身上,只要孩子做了讓她不滿意的行為,就拿起遙控器「倒轉」,美其名讓孩子學習做正確的選擇,但何謂「正確」?母親心中早有不可忤逆的標準答案。
我是聽了吳曉樂的講座之後才去翻找她的書來看,她是一個很明亮的女孩。對,是女孩,儘管她的文字如此犀利(每個週六早上,讀她的文字總是特別醒腦),儘管她看清了亞洲文化「為你好」的本質,但她閃閃發光的眼神,都告訴我,她還是一個有夢想,未完待續的女孩。
一個國立大學法律系畢業的高材生,窩在台中後站的補習班做補教老師,而且還不是什麼連鎖體制的大班,而是寥寥數人的小班制,這個社會大概會覺得她「不思進取」吧(攤手苦笑)。
但就是這樣貼身而細膩的觀察,讓她一筆道盡了所有教育現場的無力。一手掌控所有的母親,如何引導孩子走向她們規劃的未來。當然,許多父親也是如此,只是在亞洲社會男主外女主內的固有思維下,母親更容易背負著教育孩子的責任,更容易以孩子的成功(若孩子還在求學階段,多以在班上是否名列前茅;若孩子已進入社會,多以孩子的年收入及社會地位作為判準)與否,做為對「母親」身份的評斷標準。
而台灣社會「學歷至上」的價值觀更無可避免地正面推進了這樣的思維。母親們通常經歷過社會無情的篩選,在符合母親的父母期待,擠入社會窄門的同時,也同時根深柢固地塑造了母親對於未來孩子的教養模式。「我是為你好」這句話撕心裂肺,但哪個母親心裡不希望孩子能夠少走一些人生的冤枉路,平步青雲並非只為了自己,最大的期待還是希望孩子能少經歷一些自己年少時代經歷的痛楚。
《上流兒童》精準描繪不同母親為了孩子手段盡出的樣貌,有的花錢買成績;有的為了孩子的外語能力煞費苦心;有的早早替孩子畫好人生藍圖⋯⋯「孩子快樂嗎?」沒有人問過,也從來不重要。就算做錯,一切只要奠基在「我是為你好」就可以得到所有豁免。
「擁有孩子的人啊,誰可以大聲自清,不曾暗暗地惦量,有朝一日,讓孩子推開沈沈的階級大門,讓自己可以一窺堂奧?誰可以擔保,從沒有在孩子身上,看見自己未竟的夢想?說得更含蓄一點,生兒育女,難道連『青出於藍,更勝於藍』這點無傷大雅的微小快樂都不能有?」這是本書主角——陳勻嫻在最末,想著那些比他富有的女人們,辨識出自己體內仍想「飛黃騰達」的小女孩,並且發現這個內在的小女孩發現自己的兒子似乎有能力帶領自己奔向巔峰後,悶聲自問的語句。
筆者簡介
Julia Kuo
台北人,屬貓。無法低調的偽水瓶。重視邏輯的理科腦,喜歡好看的人事物。相信抵達從來不是目的,我所有的出發都屬於你。

輸入優惠代碼cowrite30可享82折優惠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