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鼓勵堅持不放棄的社會價值中,不少人堅信著「堅持下去必能成功」,當有一絲想放棄的念頭,不僅要擔心丟了自己的臉,更要思考所謂的沈沒成本,所以總想著再咬牙苦撐下去,因此堅持又努力勤奮的人看起來貌似很多,但不懂得反思而無謂堅持的才是多數人的真實樣貌。
「選擇放棄怎麼了嗎?」
為什麼放棄就是丟臉、懦弱的象徵呢?認清自己和現實在現階段無法達成自己設下的目標,而毅然決然選擇放棄其實也是種勇氣不是嗎?不以所有的「偽勤奮」去欺騙自己與旁人,審慎評估好後決定放棄,反而讓自己有更多空間去嘗試別條路,不是給自己更多機會去選擇嗎?
「不放棄就會成功嗎?」
成功人士總會鼓勵人們堅持到底不要輕言放棄,沒錯,確實正是因為他們的不放棄才促使他們成功,但並不表示套用在每個人身上都是如此。我們所見所聞永遠都是成功勵志的故事,然而,堅持到底以後卻敗的一塌糊塗的現實根本不會被人看見,因此這樣的假象卻促使了許多人無意義的堅持著,一股腦兒相信自己能到達嚮往的那方,忘了檢視自己而只是自顧自的拼命,把一切想的過於美好、正面,卻不瞧瞧自己又成了什麼模樣。
從前的我也總是認爲堅持下去才是永遠的真理,越長大才越是明白到有些事並非「努力」、「堅持」就足夠的,而這就得說到當時選擇在學重考的我了。
當時的我因為對於大學主修科系感到質疑,認為主修並無法為我帶來更多的能力,將來畢業後也很難與他人競爭,因此大一入學後的我萌生了在學重考的念頭,也果然,過沒多久我便真的決心要重考了。

我知道我數學特別差,從國中開始就意識到自己數學總是無法和我付出的努力呈正比,但我從來沒有放棄,或許這也的確是無法放棄的事吧,因此備考期間也理所當然著重在數學上,拼了命想要拯救我的數學成績,不想要永遠在同個地方上跌倒。
經歷了好幾個月的煎熬、不安,我的確成功重考了,但成績又被數學這個科目硬生生地拉下來,有時說起來自己都想笑,數學好像是我永遠克服不了的心魔,就算我絲毫沒有一點放棄的念頭,但我克服不了就是克服不了,我就是再怎麼努力都無法像那些天生對數字敏感的同學一樣,當然,這次重考成績結果出爐也意味著我重考失敗了。
但我接受了,沒有絲毫怨懟,至少我願意嘗試,嘗試後不過度糾結,在這過程中我至少再認知到了自己就是無法駕馭數學,但也同時發現自己在備考過程中是多麽自律,這個過程從來就不會是徒勞,總能夠在過程中學習到什麼,即使最後放棄再重考,還是一點也不丟臉,畢竟是從中探索了自己才做這個決定的。
於是我大學期間還是留在原科系讀到了畢業,後來還是靠著自己努力進了其他科系的研究所,到了一個自己真的想學習的領域。
如果說,當初的我沒有就那樣放棄重考,我還會進到現在的研究所嗎?我想應該不會吧,或許就是那次失敗才讓我有更多選擇的道路可以走,才讓後來的我可以換個方式帶自己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這樣的放棄,其實才是真正的前進。
有時候,學會放棄需要更大的勇氣,放下無意義的執著,眼前的路反而更加寬廣多變,有了更多重新選擇並成長的機會,並不是不斷堅持的人就真的如世人所讚揚的那樣優秀,也不是選擇放棄的人就真的如此無能懦弱。
當你在嘗試一件事時,可能會有人告訴你不要放棄,但真正能評估自身狀態和前景的往往都是自己,別人往往只是沒有依據的希望你堅持,但並不是所有事都值得那樣有毅力的撐著,當真的認清自己做不到時,該聆聽的是自己內心的聲音,而不是旁人的言語,只有自己能真正檢視自己並做出割捨。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路和自己的處事方法,堅持不來的就別硬撐了,不適合自己的路就離開吧,放棄從來就不丟臉,丟臉的是為了符合世人期待而不曾反觀自己的人們。
放下吧,如果你真的意識到自己再也走不下去了,那就放棄也沒關係的,不要害怕丟下的那些是什麼巨大的損失,要知道的是,丟下後才有新的事物能走進你的世界,而你才有跨出去的機會,這才是真正的勇敢,一點也不可恥。
「學會放棄,有時是前進。」某首歌這麼唱著。
文/廖奕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