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寫書評】愛,是甚麼?《愛的藝術》


圖片來源:pubu電子書

愛是一門藝術嗎?日常生活當我們談到愛的時候,我們或許認為碰到對的人是巧合、是運氣,但我們鮮少思考愛究竟是甚麼,也因此錯過學習「愛」這門藝術的機會。《愛的藝術》首章從這樣的角度出發,告訴我們愛是一門需要學習的藝術,而如同學習其他藝術一般,書本中的理論和生活上的實踐缺一不可,書中主要著重於愛的理論,輔以實踐的方法,讓我們反思自己生命當中的愛。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身邊便有許多人推薦這本書,他們口徑一致對這本書讚譽有加,因此我帶著極大的期望閱讀這本書,而《愛的藝術》也沒有讓我失望,我在書中看見了自己,也看到了他人,回到愛最初的本質後,我期許自己不再像書中所述的那樣―帶著那麼巨大的希望與期許展開卻又那麼固定地以失敗告終,然而我也清楚,在達到願望之前,仍有許多要練習的地方。

成長在猶太家庭中的佛洛姆深受猶太教影響,儘管他在 26 歲那年拋棄了宗教,但在書中仍可看出猶太教對他的影響,而他在和最後一任伴侶相處的過程中,身邊的人也確實感受到佛洛姆實踐愛的藝術。新版中的《愛的藝術》收錄了關於佛洛姆的資料,從佛洛姆的家世背景到他的愛情經歷,甚至是晚年與他人的互動皆包含在書中,這是我覺得出版商貼心之處,畢竟我們若是只看到佛洛姆書中的理論,我們也許會質疑,理論寫得很好,但是放到日常生活中的實踐呢?很多時候,我們需要透過他人的見證才會相信,即便我們心裡早就知道那是正確的。

書中對愛的解釋從人類出生開始說起,從出生到現在,我們都一直在克服心中的分離感,因為分離感,我們會感到焦慮,所以我們想透過某些方式與他人和外在世界合一,有些人透過狂歡創造出與他人的合一之感,然而這些人往往在狂歡過後感到更孤獨;有些人透過從眾的群體合一認同來克服分離感,然而這不過是表面上的假合一,且無法有效安慰分離的焦慮;有些人則透過創作把自己和材料合而為一,然而這不是人際的合一,更說不上是愛。因此,當我們透過各種方法克服分離所帶來的焦慮時,我們仍需要回到與人相關的問題,在此,佛洛姆提出了愛當中的四元素:照顧、責任、尊重和了解,身而為人,我們需要這元素才得以去愛人。

在閱讀本書的時候我得不時的停下來書中所寫的內容,如佛洛姆所說,書中大多是關於愛的理論,對於平常不曾仔細思考愛的理論的我來說略為吃力,好在佛洛姆寫書的對象並非是學術界,因此書中雖有心理學的內容,但佛洛姆都將其以淺顯語言表達,讓讀者一讀再讀後仍可理解其背後的涵義。拿到這本書後,我前前後後讀了兩遍,通常,我不會在這麼短時間內重讀一本書,但我認為《愛的藝術》這本書是值得一讀再讀的,光是我自己重讀的過程中,我便發現與前一次讀的感受略有不同,也許,幾年後再來閱讀又會是另一種感受。 

「沒有愛,人類連一天也不能存在」是的,沒有了愛,我們連一天都不能存在,我們與身邊的人相處需要以愛去擁抱對方,沒有了愛,人類文明也將不存在。《愛的藝術》點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忽略的細節,並提醒我們如何去愛,但願每一個讀完這本書的人都能在生活中實踐愛的藝術。


購書連結

輸入優惠代碼cowrite30可享82折優惠喔!!!


筆者簡介

Wilbert

平常喜歡寫東寫西,雖然離文筆好還差很多,但還是喜歡記下零碎的感受,期許有一天可以寫出自己看了也滿意的作品。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