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踩到別人的地雷了嗎?
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和身旁三五好友在平常的閒聊中,突然間說出的某個「關鍵字」,讓原本平和的氣氛為之驟變,原來是有人爆炸了,當事人火冒三丈,周遭的人則平白遭受無妄之災,於是大家領悟出一個道理,當某人在場時,千萬不能提到那個話題。
地雷是如何埋藏在人們的心底?
作者馮以量的地雷,是別人已讀不回他的訊息,每當此狀況發生時,他會無比焦灼地認為對方不重視、不喜歡他,腦海中不停喧囂各式負面想法。在一般人眼中很小的一件事,為何會挑起他心中巨大的不安全感呢?深入探究後才發現,因為小時候曾發生一件讓他深感受傷的事,他的爸爸,在沒有任何交代下,一聲不響地離開家,他被遺棄了。
因為以量誠實面對自己的勇氣,以及不放棄希望並獲得協助的經歷,他不但走出幼時的傷痛,更藉此學習並幫助許多輔導的個案,最後結合自身的經驗,並在獲得個案的同意下,分享他們的故事,最後集結成為本書。
書中的主要篇章
書中主要分成兩個篇章,第一篇由以量自身的家庭故事出發,帶著讀者們一步步理解,序文當中提到的「家族治療師」、「工作坊」、「家庭雕塑」,在他生命中代表的意義;他是如何在別人的幫助下,從絕望走向希望。第二篇是以量在走出原生家庭帶給他的傷害後,如何一步步陪伴案例,引導案例的家人,或是透由學習到的助人工具,讓他們也走出自身的困境;在引導案例的過程,更回過頭來幫助到自己的種種經歷。
讓每個人重回自己的位置
自己從小就喜歡觀察及研究人們,特別是不同的人,在面對類似事件時的反應差異,書中有許多故事,故事主角對事件本身的解讀,以及前後心境的變化及原因,很值得細細品味及探究。
很認同書中提到的一些觀點,例如身為孩子,應該從爸媽的夫妻關係中分化、釋放出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各自要面對的生命課題。夫妻之間的問題,應該交由他們自己來處理,子女基於體貼任何一方,試圖背負他們的責任,不但難以改變現況,反而讓自己的生命變得無比沈重,比較好的做法是認清自己的角色,改用陪伴來對待父母。
另外,若自己的傷痛未能好好消化、處理,很容易影響到下一代,例如當初被爸爸打的男孩,長大之後,成為打兒子的爸爸。類似的現象很常見,比如小時候很反感媽媽不開心時總是用冷暴力對待家人,長大之後,卻在不知不覺中複製相同的行為,也用冷暴力來對待自己的子女。
感謝這本書的出版,書中的許多觀點,相信能幫助許多人,重新檢視幼時因不懂得處理的傷痛,以致於長大之後遇到類似的情境,即使已經有了足夠的處理能力,卻不自覺一再重複幼時的情緒反應。透由閱讀別人的故事重新檢視自己,或許能嚐試釋放不需要背負在身上的責任及創傷,讓生命有機會重回到應有的軌道上。
你可以如何來閱讀這本書
以量說:「這本書,你可以當成一本簡單的故事書來閱讀,純粹讀著別人的故事。你也可以讀得很深,透過別人的故事,試著去讀懂你自己的內心。要是你能因閱讀此書,而連結到那個把傷痛藏起來的自己,我恭喜你,你終於找到躲在角落獨自傷痛的自己了。我祝福你。」

輸入優惠代碼cowrite30可享82折優惠喔!!!
筆者簡介
蕭雯華
從事世人眼中無聊的會計工作,實則對數字沒感覺。喜歡文字,因為可以幫忙從腦海中紊亂無章的念頭裡,將具體的想法一條條揪出來,重新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