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米食多樣且豐富,有粄條、米粉、糍粑、米苔目、發糕、紅粄、粽子⋯⋯,而我最喜歡的是就是板條了,因為我覺得板條的口感吃起來軟軟的,很滑順,很容易就可以把粄條咬斷了,讓它在我的喉嚨裡溜滑梯,順利到胃裡旅遊,所以每次吃粄條對我來說都是一種享受。我從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媽媽帶我去吃粄條後,我就愛上了板條。
粄條英文是noodles ,看起來白白的,一條長長的,我常常覺得粄條好像是很多很大的大蟲子一樣,雖然看起來像自己在吃大蟲子,但越吃越過癮,越吃越香,每次吃完一碗,還會想再來一大碗。他的口味是鹹的,製作粄條的第一步驟是準備食材,地瓜粉、木薯粉、將兩種食材混合調成粉漿,準備蒸盤,看顏色有沒有變透明。這個米食並沒有特別什麼時節才要吃,隨時想吃就買,想吃就煮,這個米食高雄也有,很多地方都有賣。
還記得有一次吃板條的時候,不小心手抖了一下,就把粄條撒到地板上了,還有一次不小心醬油倒太多,整碗粄條變得有點鹹,這些都是吃粄條時難忘的回憶。在我家,只有我跟姐姐喜歡吃,我不會做粄條,但是我爸會做,希望能跟爸爸學習製作粄條。
我會這樣介紹板條,板條吃起來軟軟的,有嚼勁,但是很容易就可以把板條咬斷了,白白寬寬的,滑溜順口,煮了一定要吃完,不然放到隔天就壞了,煮也很方便,粄條是一道料理簡單又好吃的客家米食,希望可以把這美味的米食分享出去。 如果有人問我客家米是最好吃的東西是什麼,我會告訴你,我都很喜歡,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吃起來軟軟但有嚼勁的板條。
新竹縣橫山國小/吳云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