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籃車的冒險:23天、本島加3座離島,我們準備的最多的叫做「理由」

台灣很美,你我可曾為其駐足?一趟說走就走的環島,需要的是什麼呢?

我的答案是:「一輛20年來僅用來代步的菜籃單車,和一雙藍白拖。」

從台北出發時我只想著:
一、 我想曬黑,全身都要曬到的那種。
二、我不想規劃行程,我只想騎車、放空跟去離島潛水。
三、如果可以,嘗試找地方搭帳篷過夜吧!

確定了逆時針環島的方向,我和小藍就這樣在踩踏中出發了。

騎出台北盆地,下午便已到了新竹湖口老街。平日的老街並不壅擠,一杯豆腐霜淇淋便解了我沿途紅綠燈走走停停的煩悶。入夜,在路邊一座陸橋下的泰式小吃解決了晚餐。正拿起手機打卡之餘,身在桃園的老友來了電話:「三缺一,明天,我家。」

明明是第一個讓他們知道我在環島的,此時口氣卻平常得像是不知道我正在環島似的。

「知道了,回頭見。」像是不甘心一樣,我的第一反應也是出乎意料地再平常不過。是啊!誰規定環島中途不能回頭一下呢?對朋友的邀約感到莞爾之餘,也將隔天的行程自新竹風城轉為「方城」。

翌日,早起的我乘著玩興,騎往竹北橋頭「豆腐岩」踏水,一排排方形的消波塊在河床上整齊排列著,這正是此處「豆腐岩」名稱的緣由。腳下清澈冰涼,水面上不時有豆娘在飛躍著,遠處高鐵駛過一線劃過青空與綠波,甚有人正偕著愛犬在淺岸戲水。我帶著笑意拿起手機拍了幾張有趣的畫面收起,漸漸也將上半身徹底沒入流淌的沁涼當中。

帶著愜意與輕快,騎向「方城」之約。可能是早晨泡過「冷泉」,也可能是挾西南季風的助勢,又或著僅僅是想早點和老友們見面的興奮,腳下飛快運轉著踩踏的節奏,不一會兒就回到了桃園。朋友們帶著惺忪嫌懶的態度迎接我,一邊吐槽著說也只有我會無聊發神經其這種破車去環島了。沒有理會我為小藍抱不平的憤慨,朋友們已七嘴八舌的討論著早午餐要訂什麼外送,這樣的閒散態度和即將出現的「肅殺戰局」儼然形成截然不同的對比。

沒有什麼比旅途中和好友相聚更開心的了。如果有,那便是在此時再加上「自摸」。

鏖戰整日。沙發渡過一夜,別過好友繼續向南。新竹風大,吹醒了昨日憑頭腦拼戰的疲憊,可嘴上的仍舊抱怨著這該死的逆風和不爭氣的大腿。風場很長,轉動中的風車在地面形成的光影,與腳下飛輪構成有趣的交互。午飯後,我在苗栗陷入了兩難,一是在宮廟外空地借一處搭帳,二是在國小操場搭帳。適逢暑假,幾經考慮後決定在學校過夜。

操場中央的水泥地是籃球場,跑道與水泥地間也有草地,但考慮到不要破壞草皮之後,決定在水泥地不扎釘搭帳。這是在台地上的一處國小,周遭並不是主要幹道。雖說有點安靜過了頭,但天氣很好。明月與路燈交相輝映下,在些許疲累和亢奮中睡去。

清晨,在水氣與涼意中醒來。原想再多睡一點,可不一會兒太陽起床,水泥地的溫度不允許我懶散。午間,不計熱量的攝入蚵嗲蕃薯圓挫冰,白沙屯周遭紅磚瓦的小房、透天,與拱天宮廟前攤販的人氣增添了夏日的熱鬧與閒適。不想騎太多坡路的我選擇西濱道路繼續往南,路旁「當心動物」(雲豹)的三角牌讓我會心一笑。晚上在台中一處背包客棧落腳,原以為會是在8人房的「Gentlemen’s Night」,結果竟是獨享,開心。

「嘶、嘶、哈、哈、嘶、嘶、哈、哈……。」往南的路線切往日月潭仍舊無法避免爬坡。落著小雨,匆匆來到落腳民宿 check in,緊接著又去環潭,好似剛才的疲累不曾有過一般。雨仍舊時不時下著,潭邊偶而會遇見幾隻青蛙,在行人間穿梭。沿著木棧道騎行,時不時停下欣賞,又或在路邊選擇障礙般的挑選要喝日月潭紅茶還是阿里山紅茶,一個下午的時光很快就過去。

隔日,往山下滑行。路經水里蛇窯,決定入園體驗。看著近四層樓高連成巨大的蛇窯,透過解說才知舊時燒窯的不易。練土、塑形、素燒、上釉、釉燒,巨大的蛇窯憑藉著柴火控溫,若天候不佳,成品的良莠風險極高,可偏偏某些獨特的成色又是不同變因巧合所組成,匠人中所謂的「巧奪天工」在我心中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悟。手中的泥胚隨著轆轤上的轉盤成形,我不禁祈求這一趟的旅程如手中環狀圓滿。

七、八月的太陽很烈,也是僅憑手機就能將一路景色拍得很美的時節。腳下不停輪轉著我的汗水,身體已經習慣了憑飢飽的程度和太陽的高度判斷時間和休息的節奏。吸吐之間,雲林、嘉義一馬平川,到布袋準備搭船到澎湖。沒錯,和小藍一起。

澎湖隨處的沙灘伴著陽光,讓我時不時忍不住牽車進路邊沙灘跳入近海玩耍。曬紅的皮膚漸漸刺痛了起來,本地農會販售的蘆薈膠此時相當的受用。一天騎完西嶼、白沙、馬公、湖西、風櫃,看著騎行路線在app中繪出的圖案,好似蛇頸龍一般,覺得有趣之餘也很有成就感。搭船回台灣本島前,在路邊購買雞排時被誤認為當地要去補習的學生讓我在心裡噗哧一笑,藍白拖可能等於當地本地人的認證吧。

颱風,終究還是遇到了颱風。旅經台南時,氣象預報已預告其即將到來。於是我選擇加緊趕路,也挑戰夜騎。連著兩天僅在7-11、麥當勞休息,抵達屏東。路途比想像中來得長,也許是天候影響心情,或是對平坦漫長的路線感到煩悶,腦袋除了趕路以外沒有多想其他,路過補給點倒是馬上下車停留,不似之前時不時就經過便利商店、柑仔店可以經常略過繼續騎行的餘裕。墾丁大街與鵝鑾鼻燈塔都在涼涼無雨的天中渡過了。

颱風到了。

即便已過了台灣最南端,狹長的屏東,補給點仍非常的稀少。雨和風大到在平路間,齒比調到最小段的我仍踩得非常吃力。這雨挾著海上的水氣異常冰冷,在我途經一鄉路間的麵店時,趕緊停下暫歇。待了近三個小時,天漸漸愈來愈暗。沒有時間繼續窮緊張,我抓準了一次雨勢轉小的時機,趕緊往最近的背包客棧前進。

終於找到一間背包客棧下榻。準備騎行花東香港人父子、美籍日文老師、兩位英國女孩、客棧主人、兩位小幫手……,我破破的英文和日文派上用場,加上一點手勢輔助,今天晚餐吃得格外溫馨有趣。

風雨不止,於此逗留的三日間,和英國女孩聊到了一點文學和電玩,還順手畫了張他們即將要去九份的簡易路線圖。和日文老師聊到了一點跨國來台灣教學的趣事,和客棧主人聊了些關於經營民宿跟衝浪課程的甘苦,和小幫手們聊了些打工換宿的心得,最後還和香港人父子約定一同騎前往台東的前半段。

香港人父子們騎的是公路車,裝備比我好上很多。不過因為兒子才上小學,不可能騎快,陪騎一陣幫忙探路後,還沒到台東達仁,便各自道別,我也在太麻里即停下腳步。

隔日,啟程時遇到隔壁房和我年紀相仿的男士也正要騎車出門。彼此禮貌地打聲招呼後近乎不約而同地問道:「你也是騎車環島嗎?」

相視而笑。

他佩服我腳踏藍白拖騎菜籃車。我更佩服他,他騎小摺!他是做廣告的,自稱出來流浪,預計要征服四極點,也就是台灣東、南、西、北四座燈塔,分別是三貂角燈塔、鵝鑾鼻燈塔、國聖港燈塔以及富貴角燈塔,預計會花超過一個月的時間。既然今天的路線一致,我們便共同騎到台東市。

途間,我們聊到一位我們兩個在之前騎的路程中都有看到的一位日本伯伯,他和我一樣也是騎菜籃車,不過他不只帶帳篷,前後袋和馬鞍袋都裝滿,肉眼可見他連鍋碗瓢盆都戴上了!在我們兩個人的認知上來說,台灣環島太方便了,四處便利商店的補給點都很容易抵達,即便是菜籃車或小摺。

不知不覺,我們已抵達台東市的背包客棧,我們和其間正打工換宿的小幫手聊了起來,一聊之下才知道他不久前才完成徒步環島!繼續往下聊,滑板環島、直排輪環島,還有人正計劃划船環島…….。正聊著,遠遠便見有一男子風馳電掣般的騎著公路車飛速過來,近乎是跳著下車般的迅速將車停好,車帽、太陽眼鏡、卡鞋、襪子、手套隨即脫下整齊擺好晾在車上,然後就這麼赤腳隨小幫手去 check in 了。

我和小摺兄互看一眼,待他 check in 結束便上去與他攀談。日本人,透過企業進修方式來台學習中文一年,公司是做國際貿易的,其日常工作是與泰國供應商洽談相關事宜。我和小摺兄訝異於該公司願意投資員工旅外進修之餘,三人一同共進晚餐,我們也略盡東道主之宜。看這位日本人一天就能從台北一路順時針沿蘇花公路南下至此,即便我和小摺兄不是騎公路車,依然無法想像,更遑論他明日還要經墾丁直達台南。

隔天,日本人朝台南出發。我和小摺兄又共騎了一小段,發現我們前面提到的日本伯伯正被我們追上。我們搶上去和他攀談。伯伯已經退休了,妻子過世後便常出來在世界各地騎車。他習慣自己做菜,環島中即便入宿還是會去超市買菜。簡單合影互作道別後,我們又踏上旅程。我前往富岡碼頭,小摺兄和伯伯則繼續北上。

三角航線,自台東富岡到蘭嶼、綠島再回到台東。搭配坐船的時間,抵達蘭嶼已經是下午。原本打算去體驗潛水的我,決定今日就只是環蘭嶼一周。蘭嶼的訊號很差,入眼的任一處水域卻也是清澈碧藍。路況幾乎都是水泥或石子路這種剛性鋪面,即便是我這種登山車架底的菜籃車,騎起來顛簸程度當然不比柏油路舒服。這邊的原住民很活潑也很和善,海天一色的朗朗晴空,心胸也不禁跟著開闊了起來。約莫兩個多小時便完成環島,在民宿曬著太陽,和路邊親人的貓咪玩耍,渡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

一夜過去,到碼頭再度和小藍跳島到綠島。不比蘭嶼來的大,一個多小時即完成環島。這裡的開發遠比蘭嶼來的熱鬧、發達,路邊租機車的人也比較多。終於潛到水了!小丑魚、珊瑚礁就在身邊的感受對我來說是第一次體驗!就是還不習慣下水和上岸後的浮力差。

和潛水教練聊過才知道,他以前是做電視購物的,後來一玩潛水就回不來了。甚至曾經在澎湖接過水下考古工作。而當我問到這一行賺的錢夠生活嗎?看起來裝備就要花不少。他笑笑說:「不能。」「因為太愛海了。」我們相視而笑,看來即便賺得到自己也會忍不住一直找地方潛呢!

回到台灣本島,終於要面對我最害怕的大魔王了-蘇花公路。在台東市將帳篷、多餘的背包和衣物都寄回家,身上僅剩穿在身上的一套衣物和小背包,幾乎除了手機鑰匙錢包以外一件不留。臨行前去車行做最後檢查,便出發挑戰。

翻開手機,在網路上看坡度圖,蘇花公路整體一共有三大段陡坡,也就是說一進上坡就好似無止盡的上坡,到最頂後下坡也是超級長。實際騎才會知道,這上坡是好幾個山頭一路綿延上去,我可以看到剛剛經過我的砂石車、巴士,沒入前方彎道後,不久後在另一座上方的山頭附近又再出現。沿途幾乎沒有補給,都是在這三大段的山腳下才有。

這是我騎到最痛苦且最容易感到無望的地段,景色也是我覺得最美的一段!

延綿的山峰,及至崖邊靠海時,視野可及的狹角地形一覽無遺!蔥鬱山巒、崖邊怪石、晴空碧海同時交疊在同一格畫面。自高處往下回頭俯瞰來時路,除了成就感,看著低遠處熙攘車輛,頗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沒有放棄坐火車度過這一段真是太好了!就算用牽的,我也要在白天騎完!

入夜前的傍晚時分,終於在宜蘭大里海岸附近抵達住宿點。快累死了,餅乾、巧克力、能量果凍等補給都吃完了!背包客棧主人說附近沒有任何便利商店,也沒有餐館,要我去路邊一檳榔攤吃飯。

……檳榔攤!?

「哐咚、哐咚」……「哐咚、哐咚」…..這建在近乎鐵道正下方的鐵皮屋檳榔攤,來這吃飯?沒錯,往檳榔攤裡走去,簾子後面仍有一片空地。一名外配老闆娘正掄著油鍋大火快炒著,手腳俐落的我眼花撩亂。顧不得看,滷肉飯、海鮮炒麵、生魚片、燙青菜、餛飩湯都點了一份。看著老闆娘不僅手腳利索,嘴上的招呼一點也沒少,時不時還沒少和客人開玩笑。接單、做餐、送餐、招呼一樣沒落下,僅憑她一人!我不禁在點完菜後學著旁邊一桌的去冰箱拿了罐金牌,沒喝兩口,我點的菜肴便一道一道上來了,出餐速度無愧於我對她的佩服。

吃得飽飽的。

這一整天下來,在各方面我都感到滿足。「哐咚、哐咚」……「哐咚、哐咚」…..走出檳榔攤,火車不時駛過上方鐵軌,遠處的明月皎潔,路燈照得我和近處的樹,心神感到一陣蕩漾。回客棧的路上清風徐徐,我的旅程也接近了尾聲…..。

回台北的路,我選擇繞最外圈的北海岸經基隆折回返家。北海岸的風光是我另一段最喜歡的路程,不似花東般陡峭臨海,沿途仍能將海岸風光盡收眼底。這是回台北的三條路中最遠也最平坦的路,也是最能讓我心思沈澱的路。

二十三天,帳篷一共只用了三次,身上和菜籃共兩大包縮減到一小包,帶上的衣物僅剩身上一套。四度與熟識的朋友見面,認識了不同的五個朋友,數得出來的故事又多了十數個,體驗了許多的第一次,相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一座台灣本島,三座離島,超過 1300 公里的旅行。這一切數字的累積並不代表什麼,只是一點一點的形成了我的步伐。

也許,我們準備的最多的叫做理由,而收穫僅僅是還沒開始而已。

而小藍是誰,他是我最親密的菜籃車…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