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參加樂寫的《第八屆圓夢寫手計畫》,四月份的作業是:「找一個人採訪他,並寫下記錄。」才有幸與這本書相遇,採訪也是門博大精深的學問,是人與人的深度互動交流。
本書收錄了五十一位名家的建議,他們都來自美國,在紀實寫作領域最有經驗的人,紀實,就是紀錄與述說一個真實的故事,題材小至一篇報端的純淨新聞寫作、專欄或小品文,或是篇幅稍大的特寫、調查報導、雜誌專題寫作、報導文學,乃至於書寫紀實圖書或拍攝紀錄片,直到寫作的終點,出版書籍。該如何採訪?如何觀察?如何確認文體?依循何種書寫的倫理?如何結構文章?如何說個好故事?從構思到出版的每一個階段,是一本手把手的教學指南,答案都在本書《哈佛寫作課》裡,等待你去尋寶。
對於一位採訪素人來說,最害怕的莫過於,不知道怎麼開始採訪?本書提到可以採用《剝洋蔥式七階段訪談》,引導式對話,讓互動的過程盡可能令人愉悅,沒有人會喜歡被連續拷問幾個小時。
所有的一切都從自我介紹開始。
接著彼此互相試探,你會盤算著:「我得到我需要的東西了嗎?」而被你訪談的那個人會想:「我真的想跟我眼前這個人談嗎?我有這麼閒嗎?」對方會慢慢習慣你做筆記這件事,他會盯著你的筆記本,而你會盯著你的錶。
再來是你必須得跟這個人產生某種真正的連結,才能加速你對他的了解,例如:「當他放下了手邊的事,身體向後靠在椅背上的時候」就表示你們之間已經產生了連結,受訪者這時可能會想:「也許這次不會太差,我會多給他一點時間。」
來到下個契合的階段,你會發現他多少有點享受這個互動的過程,你們雙方都融入了這段可能只是非常短暫的關係之中。
再來,消息來源會感覺十分自在,願意非常坦誠或深入的告訴你一些事,甚至連他都不敢相信自己會跟你說這麼多,進入這個階段,就意味著你們兩人的關係,已然到達了一個與信任感有關的轉折點。
訪談開始慢慢進入尾聲,你可能覺得已經從訪談中得到了你所能獲得的最好內容,開始嘗試要結束這次訪談,但對方還不想結束談話,你們之間存在著一個隱形契約,當受訪者還再說話時,你就得聽。
到最後一個階段,對方才真的感覺他甚麼都可以說了,也正是在這種時刻,訪談中最棒的秘辛才會真正出現,對方變成願意積極主動地跟你合作,此時此刻,你已經抵達了洋蔥的中心部分,這個時候,你得盡全力把握機會,不要浪費一點一滴,因為它轉瞬即逝。
這一整套相互之間的交流互換,可能花上五分鐘、五個小時,也可能是五個月,不管你寫的是一篇報紙文章,還是寫一本書,過程都是一樣的。
還有提到寫作的時間管理,列了十七條守則,其中有幾條甚是有趣,永遠不要把稿子擱太久不寫、只管寫,不要說、永遠不要強迫自己從停筆的地方開始寫,都是以前沒留意的心法,但對於寫作產生莫大的作用。
還記得前幾年,參加《微客公益行動協會》,國際志工的梯次,飛往菲律賓宿霧市,幾經波折,來到鄉村內的孤兒院,陪伴孩子十四天,在這過程裡,聽到許多院所志工,講述創辦孤兒院的起點,或是這些孩子們刻苦銘心的故事,我除了短暫的陪伴外,還能為他們做些甚麼呢?能否善用自己的文筆,作為採訪者,採訪、紀錄著這些遊歷,讓更多人看見,給予實質的幫助呢?!為此在心中埋下一顆種子,直至今日,種子已經默默萌芽成長,我想未來再回到院所或是走訪其他需要發聲的地區,能盡我所能的給予協助,藉由文字,再一次的被世界看見。
最後書末提到寫作的熱情,時不時的需要捫心自問,自己的幾個問題。
你為什麼要當作家?
你愛文字嗎?
你好奇心強嗎?
你有點兒控制狂嗎?
你覺得這個世界和世界上的人都是一種奇蹟嗎?
短短的幾個問句,彷彿被靈魂拷問般的質問,我想標準答案,隱藏在每一位作家的心中。
輸入優惠代碼cowrite30可享82折優惠喔!!!
作者介紹2.0版/魏景承
常常不務正業的小書僮,
樂愛多方面嘗試,
來認識自己到底是誰,
藉此激發無限的潛能。
書籍心得遠遠不能代替原著,
對本書有興趣者請手刀入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