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娟
位於嘉義車站後站的北港車頭,在北興陸橋興建後,繁華褪盡,少有人潮。然而,有一群喜歡這裡慢步調的年輕人,帶著翻轉嘉義的信念與熱情來到此地,將一間日治時期六十年的老屋翻新,島呼冊店於焉誕生。它是這個老社區的閱讀分享空間,也是健康的豆腐餐坊,以及各種社會議題的行動基地。
原本在竹科工作的敏華,因為想探索工作之外的世界,參加了荒野保護協會而接觸到環境汙染的議題,對工作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再加上開始吃素,豆類成為最主要的蛋白質來源,於是決定轉換跑道。
現在她負責製作豆漿豆腐,就是帶著在每個不同的小地方盡可能使用在地食材的信念,向台灣小農購買友善耕作的黃豆與黑豆,每日手工現磨現做,提供大家營養美味的豆類餐食。店裡的招牌黑白豆腐,用海水鹽鹵作凝固,吃起來不但有提拉米蘇的口感,更散發淡淡的豆香味。而特調風味豆漿,融入了當季水果調味,例如炎炎夏日盛產的西瓜,就和黃豆碰撞出一杯熱血豆漿。
書店的管家詩涵認為,能因為受吸引而購入一本書,認真看完它,再推薦給客人,使人想買,是這份工作最吸引她的地方。她的選書方向多元,主要希望貼合生活的各個層面,關注不同的社會議題,引發更立體的思考維度。她希望可以盡自己的心力,帶動這個社區的閱讀風氣,希望大家不要放棄走進一家書店,拿起一本書的可能性。很特別的地方是,秉持著「讓知識流動」的理念,這裡的書在售出後是可以歸還並全額退款的,且這本歸還的書會以原價重新上架不打折,因為她們認為書本的價值並不因為二手而有絲毫減損。
店內開放式的閱讀空間,有著自由寬敞的氛圍,這裡定期舉辦各種活動、講座、分享會,希望在這裡和更多人談生活與思想,一起思考我們想要什麼樣的家鄉。
獨立書店的經營並不容易,很難單靠賣書維生,必須仰賴更具系統性的方式運作。島呼冊店即使擁有販賣豆類食品的餐飲副業,以及新書宣傳活動,收支仍然僅能勉強打平。今年開始,嘉義市六家獨立書店夥伴決定攜手定期舉辦「書式生活市集」,讓愛書的朋友可以聚集,一起閱讀,分享,享受這樣舒適的書式生活,也希望傳遞實體書店的精神與靈魂。
當你擁有一家自己的書店,會開始用心思考空間的布局、風格的形塑,從裝潢、擺設到選書,最終會呈現出屬於自己的味道,因此每一個書店都是老闆的腦袋,有著活生生的生命力。也許一次能進的書不多,但是最有成就感的,就是自己精心挑選的書找到相知相惜的買書人。
也許現在電子書已經很常見,但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藉由親手翻閱,去驚喜地發現藏在扉頁間印刷排版的細節巧思、指尖滑過紙張的觸覺與撲鼻而來的書香,真實感受著一本書厚實的重量與溫度。
下次來嘉義,不妨來拜訪島呼冊店,走進書香,也走進豆腐的綿密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