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區圓夢寫手/許博涵
1980 年代開始營運的新竹科學園區靠著半導體代工,曾為台灣創造二十年的經濟奇蹟。然而近年,台灣始終沒有出現能夠獨霸一方的新興產業,經濟成長呈現疲軟,台灣的未來在哪?這個問題相信是這個世代年輕人心中共同的疑問。
八月二十四日,由中經合集團所主辦的「矽谷風潮,台灣創造」論壇在台北寒舍艾麗酒店正式舉行。活動現場聚集了業界、科技部以及國發會等各個領域的專家,一起探討在科技化的時代下,台灣如何趁勢搭上這波風潮,順利登上國際的舞台。
中經合集團是一個美商創投集團,該公司以其獨到的眼光投資新創公司,並運用他們的資源將台灣科技產業與矽谷創新公司做連結。因此,他們自喻為科技的領頭羊,此活動由中經合美國常務董事 Shahi Ghanem 揭開序幕,他分享矽谷新興的產業,分別為此次論壇的主題「人工智慧/機器人」、「虛擬實境 (VR)/ 擴充實境 (AR)」、「物聯網」、「程式設計教育」以及「數位醫療」等五大領域。
「電、光、機、軟、用、雲」
活動邀請五大領域的台灣新創公司分享如何運用這些技術創造新的價值。機器人一直是科技電影最喜歡探討的議題,然而討論度高不代表可以獲利,找對市場才是王道。不同於歐美多運用機器人於家務方面,亞洲對於老人照護需求市場龐大,因此台灣的機器人產業應往這個方向努力。機器人同時可以用來提升百貨公司業績,只要將機器人加入人工智慧,他們的進駐可以減少退貨率並提升顧客滿意度,百貨業者的利潤也可以提升兩成之多。「電、光、機、軟、用、雲」是發展機器人的核心要素,台灣目前已掌握製造機器人的技術,只要掌握住市場需求,台灣必然可以在國際機器人市場占有一席。
AR+VR=全新商業模式
科技是永不回頭的單向道,而 AR 和 VR 是這個世代新興技術代表,他們象徵了人的視覺從 2D 影像跨展到 3D 的立體時代,但單賣這樣的技術,一般的消費者不會買單,因此,如何切入市場成為這項技術的入門門檻。過去,買預售屋的消費者只能透過平面影像決定自己是否要購買,同時也只能和設計師透過2D的設計圖進行溝通,完全沒有畫面感。然而新創公司 iStaging 運用 AR/VR 技術串連房地產仲介商、設計師以及消費者三方,讓彼此溝通可以建立在 3D 影像上,不僅讓消費者有更身歷其境的感受,仲介商和設計師也能更直接的和消費者對話,是一個彼此互利的循環。iStaging 專注於平台設計,特點是「即時生成,立刻分享」,並向使用的房仲業以及設計師收費,透過這樣全新的商業模式 ,他們證明了「想像力決定市場的規模」。
物聯網到底能做什麼?
物聯網,一個被科技業講到爛的名詞,但對於普通民眾而言仍很陌生。"Smart life is a reality" 是物聯網最佳寫照,未來一般人的生活中的各種物品,包含茶杯、冰箱、路燈等物品都會有「意識」──他們都會聯上雲端,讓一切數據化。在美國的WYND已成功開發出隨身攜帶的空氣濾淨機,它可即時提供四周的空氣污染數據,並淨化空氣。而台灣的HWTrek也希望透過引進國外物聯網的創新應用來促進台灣物聯網的產業升級。
程式,成為21世紀每個人都需具備的語言能力
美國知名工程師 Marc Andreessen 曾說:”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 程式教育近幾年極獲重視,在數位科技的時代下,家長們開始從小訓練孩子寫程式的能力。而 Codementor 不同於一般程式教育軟體,他們針對已在就業的工程師進行更進一步的訓練。平台上有許多世界各地的專家,他們透過一對一的聲音影片方式解決工程師的業務問題,這樣的平台提供平常因為企業機密而無法和他人對話的工程師有一個溝通管道。Codementor 因為自身公司工程師曾面臨的困境而看到了需求,進而發展出這樣的平台。他們不僅和其他程式學習平台做出區隔,也是 demand pull 創業的最佳代表。
數位化,解決醫療資源分配不均
在台灣因為有健保補助,所以大部份的人認為看病是十分方便的事,然而根據數據統計,台灣平均每1000 人才分配道 2.5 個病床、1.8 個醫生。台灣安麗莎想做的就是借用科技儀器,透過無線化、穿戴式的雲端生理監控,增加病人的安全以及舒適性,同時也減輕醫護人員的負擔。在老年化的台灣社會中,醫療設備的需求會越來越大,數位醫療也會必然的趨勢。
借鏡矽谷,但不是複製矽谷
蔡英文政府上台後喊出希望將台灣打造成「亞洲矽谷」的口號,然而台灣創新創業中心執行長王雷南說:「美國紐約曾想模仿矽谷都失敗了,更何況是台灣」。我們該學習的是歐美不怕失敗的文化,因此他也建議審計部核准的資金需要適當性的容許政府官員去冒險。另一方面,和沛科技的總經理「翟神」翟本喬也提到,台灣人在發展科技時容易流於注重科技的精細程度,忽略了消費者最在意的是內容以及消費體驗度,然而像 iStaging 這樣運用技術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才是更應該鼓勵的。
仿效國外成功案例並非壞事,但我們若只是一味的模仿表面上的設備,不去探討真正成功的核心價值,那麼就僅是邯鄲學步,台灣會淪為四不像的怪物。我認為身在台灣的我們應該去思考什麼才是自身的優勢,並運用既有產業優勢創造新的價值,並以此登上國際的舞台,再現當年的經濟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