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農場,太陽光電與農業的正向循環

北區圓夢寫手/黃治鈞

旅行不單只是走馬看花,要在旅途中學習,正所謂「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

近幾年再生能源發展越來越迅速,太陽能產業備受期待,同時也面臨許多挑戰;當放置屋頂無法達到預期發電量,便轉往地面型光電發展,卻遭到農民反對,因為占地最大的土地面積是農地,農民們堅持「農地農用」,不應該剝奪種植作物的權利。

向陽光電陳貴光董事長則認為農地與太陽光電之間更像是朋友,不是競爭關係,因此在屏東建立太陽能有機農場。董事長在溫室上設置追日型太陽能板,使太陽能板不會受太陽照射角度影響,將南部強烈的陽光轉化成電力自用或者販售給台電;也因為農作物種植在溫室中,不會受到天災以及蟲害影響,就不需要噴灑農藥,進而做到有機農業。

附圖一

「但是不是都說太陽能板底下只能種香菇嗎?因為太陽能板會把陽光擋住導致作物無法吸收陽光而死亡。」我向董事長問著農民們的質疑。

「其實這是商業機密。」陳貴光董事長笑著回答。「每一種作物我們都會計算所需的日照量,透過一次一次實驗來調整太陽能板的透光率,到現在甚至能種香蕉這種極需要日照的作物了。」說完,董事長便帶著大家一同到種香蕉的溫室,一路上董事長毫不藏私得介紹種植香蕉的條件以及作法,想將農地的精神傳達給我們;我想是幸運女神眷顧,參觀香蕉農場的同時,剛好有香蕉成熟,董事長便親自示範如何採收香蕉,大家合抱拍照時才發現原來一串香蕉這麼重。除此之外,也帶我們參觀大、小黃瓜、番茄、蔬菜的溫室,董事長一路採收作物分給大家食用,要證明真得是有機栽培,不用顧慮農藥殘留。

附圖二

「農地真得要農用,讓人們吃到健康、無毒、有營養的食物才是重要的。但來應徵的四個農夫加起來都要三百歲了,還能種幾年呢?」董事長感嘆得說,「讓年輕人不願意從事農業不外乎是收入太低,因此當太陽能與農業結合,可以販售農作物、售電,也能發展成觀光農業,而太陽能農棚也能打破過去『靠天吃飯』的窘境;在溫室中太陽能板會吸收大部分的陽光使農夫們較為舒適得耕作,讓年輕人更願意接手發展。」為了將這份精神延續下去,董事長很重視員工教育訓練以及福利,努力讓傳統農業轉型成為「綠能農業」。

附圖三

看著董事長滔滔不絕說著這些話的時候,眼睛總散發著光芒,我了解到董事長是認真想要讓農民們了解農業還有很多可能性,除此之外也是不捨台灣這塊土地,希望能透過永續發展的方式讓資源可以留給下一代。因此董事長也很有骨氣的拒絕大陸的邀請,希望能先在台灣將技術發展成熟後再與大陸合作。

附圖四

參觀完向陽農場,我覺得十分感動,明白到總是有些人默默在為台灣這塊土地發光發熱,毫不厭倦。除了支持,這趟旅行的目的也讓我了解到太陽能與農業之間的關係,不會再人云亦云去抨擊兩者之間不可能,反而是應該宣傳正確的知識讓這樣有善土地、有善台灣的企業被更多的人看見。

廣告

1則留言 追加

  1. annie chu 說道:

    有機農業,使自然生生不息,讓愛徜徉在生活中,讓你我可以品嚐到健康食物,使我們身體健康吸收能量,心存感謝農夫們辛勤的照護農作物。不斷不斷的善循環,回饋至源頭也回饋至地球,使你我更健康。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