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技巧】觀察自然界的主角~特徵

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com

書寫,自然,而然/許文卉

前情提要。。。。。

從大範圍的角度觀察「節氣」,展開自然書寫的時空伏筆,在段落的一開始,就把時間軸微妙地定調。運用古人積累的自然觀察,豐富的想像力和美好的文字,會是特別的文章起頭。

接下來第三堂課,我們把自然觀察的範圍縮小,聚焦在感興趣的物種身上,透過五感去觀察大自然數不盡的奧秘。

找主角:確認感興趣的自然

一、自然界:不斷運行的天地萬物

  • 氣象、天文、宇宙、四季……
  • 高山、步道、古道、有天然環境的公園(如國家公園、風景區….)、水圳、農村……
  • 植物、動物(包含人類)、岩石、真菌、蕨、苔蘚……
  • 生活中動植物:水果、蔬菜、寵物……

二、人工產物:人為開發環境,或因人類需求而發展的文化

  • 老屋、三合院、古蹟、橋樑、廟宇
  • 食衣住行育樂
  • 遊樂園、動物園、賣場、
  • 藝術
  • 節慶

三、綜上,先區分「自然界」和「人工產物」。在本系列課程裡所稱的自然書寫,指的是在自然界裡的觀察紀錄與寫作。

找特徵:累積觀察經驗

一、什麼是特徵?

  • 自然界所有的內涵,都值得用心觀察,探索,尋找感興趣的內容,賦予意義。
  • 外觀:形狀、顏色、姿態、質地…
  • 味道:氣味、搓揉、品嚐….
  • 聲音:飛翔、取食、睡眠、風、水…
  • 行為:覓食、交尾、狩獵、築巢、擬態、….
  • 周圍環境:共生、遮蔭、水、地理、人工物的影響…

二、如何找特徵?

  • 現場:五感、紀錄、拍照…
  • 資料:網路、問人、閱讀、分類
  • 從結構去拆解
    1. 天空:星象、雲系、氣候….
    2. 植物:根、莖、葉、花、果、授粉、傳播、生育地、分類….
    3. 昆蟲:頭、胸、腹、行為、生命史…
    4. 動物:身體、器官、行為、棲地、生活史……
    5. 地質:紋理、岩石、年代……
  • 找到感興趣的特徵
  • 練習思考、歸類統整、尋找關聯性
  • 要有深入的觀察,一定要等待,要靜獵。跟隨節氣,找到自己的觀察節奏,持之以恆地累積,定能有所收穫。

寫描述:用特徵去分段落

一、修辭:譬喻、擬人、設問

  • 譬喻:立夏時節,悶熱的南風徐徐,小廟前的茄苳大樹,搖晃著層次不同的綠,就像人生經歷豐富的長輩,在對我說:心靜自然涼……
  • 擬人:節氣夏至,炙熱難耐,看見穿著涼感衣的石龍子,突然有種微微的清爽……
  • 設問:暑夏食新,今年夏天,你吃麵了嗎?你知道麵粉是由小麥磨成粉嗎?食新指的是當年初夏,用剛收割的米和麥,製成的米麵類製品。過去農業社會,家家戶戶會將收穫的米麥製成麵食或糕餅,祭祀謝天並與鄰人分享,感激上天賜與年中的好收成。…….

二、 情境:觀察記敘

  • 節氣清明,春雨綿綿,步道上人煙稀少,沾了雨水的植物,更顯生機。我發現……
  • 節氣走到冬至,吃湯圓的時候,總提醒著我,一年將盡。遠古的人在這個時刻過年,家人團聚準備迎接新的一年。而現在,才有一點年終的氛圍,不知道山上的刺葉桂櫻開花了嗎?……

三、 連結:故事、經驗

  • 故事:春臨大地,百花爭鳴,當大家追逐著桃李梅櫻的綻放,我卻獨愛山棕矛盾的盛開。鮮黃的花序很是搶眼,但卻被綠色的大葉子包圍著,步伐輕快的人,並不容易發現。野豔的香氣很濃郁,但是嗅覺靈敏的人,似乎不多,甚至會誤以為是旁邊的油桐花香。我想起關於山棕的一大串傳說故事,小黑人雖然被說成好色之徒,卻懷有精良的農耕技術…..
  • 經驗:常常走藤坪步道,至少每月會走一次。入口過200公尺會到達相思林平台,之後的上坡開始,總會聽見山羌的叫聲。有幾次,還和山羌四目相視…..

書寫,自然,而然/許文卉 穿越山林與人間,觀察生態與群眾,凝聽松風與脈動,嗅聞芬芳與氣息,品嚐鮮嫩與悲喜,觸摸綠動與冷暖。書寫對話,自然而然。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