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區寫手/樊俐均
我們的生活像行進的列車,途經每一段旅程,相遇的人轉身又成為過客。時不我待,儘管來往匆匆,我們卻期盼著一種相逢,留存心間,不曾磨滅。也許偶然間從報紙雜誌上發現了他的身影,也許被他的故事所吸引,也許為他的氣質而著迷,但是當你決定留心去瞭解和跟隨這樣一個人,他就悄然地走進你的生活,成為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也就如此生活中有了一個偶像。
我們常常用仰望和追尋的姿態來關注偶像,在不斷注視和體會的過程中,除了那份閃耀的光輝,我們漸漸更加瞭解了他這樣一個人的態度和品質,我們也將銘記和分享這份珍貴的記憶。
此刻想說起沉潛許久而最終大紅的歌手李健。他的故事與個性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許多人不解,為什麼水木年華走紅後他卻選擇了離開,放棄如火中天的事業?正像他說的那樣:
「抉擇是艱難的,放棄也是艱難的,但是我只是問了自己一個簡單的問題,當初我是為了什麼而做音樂的?是因為喜歡,肯定不是為了市場對不對?這麼一想,我就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去做了。」
有一句話說得好:「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了我們是為了什麼而出發。」厭倦像工廠流水線生產產品的音樂和公司成天要炒作新聞的行為,他捨棄了唾手可得的名利,去爭取真正的音樂和自由。這個代價並不容易,太多人瞭解在北京生活的感受,但是他懂得對自己來說什麼是更重要的,他選擇聽從內心真實的聲音。
直到王菲將傳奇帶進春晚的舞臺,李健這個名字才進入更多觀眾的視線。他能耐住此前的寂寞,也能按捺住再度名聲大噪的紛擾。他那份不會被動搖的寧靜,源自純粹對音樂的熱愛和執著,在自由中找到了渴望的生活方式。不論是甘心清貧一生或是萬人追捧的高峰,李健始終選擇做最真實的自己,釋放本真個性,不為名利主宰,不屈從於所謂的主流價值觀。
人們稱他為音樂詩人,也說他有音樂傲骨。將他視作偶像,不免既喜歡他高品質的音樂作品,亦傾慕那份清澈的氣質。
他犀利的言辭總讓人不得不警醒,作為聽友或粉絲,偶像的言行總是與眾不同而且意義重大。而在一次節目訪談中,李健說我看現在的年輕人,說實話覺得他們活得太沒意思了。怎麼說呢?大學一畢業,多麼美好的青春時光,可是他們就想著要買房子,買了房子,一大筆貸款就壓到身上了,從此你就得為這筆貸款活著了。你不敢去追求自己的夢、不敢輕易辭職、不敢輕易換工作,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樂趣可言?
還有那些年輕的女孩子,大學一畢業,就到處徵婚,想找個有錢人把自己嫁了,然後過上衣食無憂的寄生蟲生活,然後她們就會在那種生活裡慢慢枯萎掉了。她們永遠都不能體會到,和相愛的人在一起,一起吃苦一起奮鬥的那種幸福,那是人生最為寶貴的經歷。而一個女孩子的自信、快樂和魅力,不是關在花園洋房裡養出來的,而是通過生活的歷練和打磨激發出來的,可惜很多女孩子都不懂得這一點。
許多人都把世道艱難、生存不易掛在嘴上,其實都是為自己的物質、拜金在找藉口。要說世道艱難、生存不易,哪個年代哪個國家都是如此,沒什麼兩樣,關鍵還是看你自己。歸根結底一句話,生活沒你想像的那麼強悍,生活並不能把你怎麼樣。 李健的觀點和在媒體中流行的言論大不一樣,我們往往看到對於金錢名牌的毫無掩飾的崇尚,引導大眾無所顧忌地拜金而忽視許多和錢同樣或者更重要的事。
從偶像身上得到對於生活更多的思考和認識,不得不說是一份珍貴的體驗,這樣的人對我們來說是如此特別,我們是那樣不願意停止注視著他。不僅是那份星光閃耀的美好,也擁有深深觸動內心的時刻,讓那樣的旅程更加動人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