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空間的思維/林妙蓮
秋分已到,夜晚來得早些,再次踏進熟悉又陌生的十三號咖啡。一度以為自己走錯地方,記憶中的十三號咖啡,應該是在一座三合院中,但眼前卻是令人驚豔的十三號。
一棟兩層樓高的木造搭配石造咖啡屋,成功吸引過客的眼光;零星數張桌椅擺在戶外,好不愜意;一旁有似小木屋又似吧檯的座位區,簡單又迷人;入園的正對面,正是十三號咖啡的鎮店之寶──木造煮咖啡吧檯,再次重現在我的眼前。

甘、純、香的味蕾享受
挑了一個有涼風的座位,坐了下來,秋意晚風輕撫,銀梧樹影婆娑。十三哥端了杯冰的衣索匹亞,試著讓咖啡在口腔中停留,閉著眼睛深呼吸,一股濃厚的果香從喉嚨竄至鼻腔,入喉的瞬間,是冰涼的舒暢帶著甘醇韻味,跟著電影配樂的旋律擺盪,忘卻煩憂、逍遙自在。
品嘗完了清爽的冰衣索匹亞,十三哥上前遞了杯熱瓜地馬拉。手工焙炒的瓜地馬拉,是香醇中帶有野性,微微的果酸刺激著你的味覺,不像機器焙出的那樣濃烈,是讓我深深著迷的一款單品咖啡。
沒有砂糖與牛奶的干預,品嘗的時刻,只有咖啡佔據你的味蕾。純粹喝咖啡,咖啡喝得很純粹。
夜晚中搭配令人陶醉的衣索匹亞與瓜地馬拉
走自己的路,堅持手焙豆子
泡咖啡很簡單,但做咖啡卻很困難。很難相信,十三哥沒有轉換過跑道,他說:做咖啡是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唯一份工作,是個道地的咖啡人。從年輕當學徒開始,到現在獨當一面,甚至指導新人,十三哥只是做自己該做的事。
十三哥年輕的時候,就在繼光街的咖啡廳炒豆、煮咖啡。以前的繼光街跟現在不一樣了,過去整條都是咖啡館,政商名流、黑白兩道都會來這裡喝一上一杯,顯示自己的身份與地位。但不論是誰前來,就是要端出一杯,讓客人心服口服的咖啡。
十三號這裡有一句名言:「人的雙手,是機器無法取代的溫度。」這裡的咖啡不經過機器,全由陶鍋手炒而成。焙豆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有時候要一兩個鐘頭,甚至更久,這樣焙出來的咖啡是比較溫潤,反觀機器焙出來則較為強烈。這樣的執著信念,我們一般人可能難以達成,但十三哥的堅持,想必有他的道理所在。
堅持炒好每一顆豆子,泡出一杯讓自己也讓顧客滿意的咖啡,秉著這個信念,咖啡一做就是三十幾個年頭。從不厭倦、不抱怨辛苦,更無退意。十三哥要做咖啡直到做不動為止,因為咖啡早已是十三哥的生命。好的豆子如果沒有一個懂它、愛它的人,所泡出來的咖啡絕對是不到位的。而那位懂它、愛它的人,我想就是十三哥了!


事情是不等於的,有自己想法才能真正圓夢
看著市場上一間間咖啡廳陸續開張,總認為只要有興趣、愛喝咖啡,再去學如何煮咖啡,開咖啡廳就是圓夢了。其實不然,十三哥說:「很多人會為了想圓一個夢而開咖啡廳,這是不對的。人生有很多的夢要圓,你為何偏偏選擇咖啡廳來圓你的夢?」
經營咖啡不是那麼容易,尤其是做純粹的單品咖啡,更是難上加難。如果咖啡不是你生活一部分,那你到最後會變得不再愛它。尤其是在等客人上門的時候,很多的精神、動力與熱忱都會慢慢磨掉。開咖啡店的門檻其實很低,為什麼你要開咖啡廳?咖啡本來就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嗎?如果是,那你所開的咖啡廳自然到位。如果只是想要一個空間賣咖啡,那太簡單了。
現在文青風的咖啡廳就像一陣風一樣,任何地方都看的到。但是否能開創出與別人不一樣的獨特性,或是更有深度的內容,吸引屬於自己的客群。最關鍵還是,你要有自己的理念與想法,不然就會像是滿街的咖啡廳一樣,如法炮製,開開關關,來的快去得也快。
其實很多事情是不等於的,不是你學什麼就等於會什麼。

反向思考的美學
看著眼前樹型優美的銀梧樹,問著十三哥:「你是不是也很喜歡樹,這棵樹型很不一樣,怎會有剛好符合這位置的一棵樹?」十三哥認真地回答說:「我很喜歡樹。這棟房子其實是顛倒建的,我是先找到這棵樹種下後,再沿著樹型蓋出房子的。」
這是一個很有趣地思考方式,過去我們大多以正向思考一件事,若反向思考有何不可呢?十三哥沒有任何土木建築的背景,但他堅持親手打造自己的咖啡廳。這裡運用6000多顆大大小小的石頭;也撿人家不要的玻璃窗,透過一點巧思與創意,拼拼貼貼成別具特色的建築立面;還將汽車引擎蓋當起入口雨遮。
誰說一定要繪製平立剖圖、配置格局、精算結構才能蓋房子。有很多的美是可以塑的,但你要從哪個觀點去切入,才能顯示出你的特別。十三哥用自己的方法,靠著自己的雙手,就如同他堅持手焙咖啡一樣,一點一滴地將他夢想中的咖啡園打造而成。十三哥更開玩笑地說:「這裡只是一個過程,絕不是終點。可能五年或十年後,又會另尋他處,創造嶄新的十三號咖啡。」

沒有MENU,只有咖啡與自己的對話
這裡幾乎全年無休,不要問有沒有菜單,來到十三號咖啡,只要找個喜歡的位置坐下,十三哥烘焙什麼豆子、煮什麼咖啡,就會端上一杯冷咖啡和一杯熱咖啡,讓你簡簡單單地品嘗純粹的咖啡。
十三哥把咖啡做的很純粹,不加糖、不加奶、不賣點心蛋糕也沒早午餐。就同入口招牌寫的一樣,靜心品味其細緻呈現,感受自己與好咖啡的對話吧!

五度空間的思維/林妙蓮
血液裡藏著一股完美與強迫症性格,偏好書寫、閱讀與放空。
時而冷靜時而熱情,勇於行動與思考;也愛藏匿於自我獨處的環境。
目前著力於探索人與空間關係的五度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