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漫遊/曾畹鈞
和孩子一起漫遊博物館,其實是種有趣的想像與探險。每一個孩子的興趣嗜好與學習特質不同,面對類型多樣的展覽有著無法預期的火花。計畫和小學一年級、五年級及國中二年級的孩子們一同參訪奇美博物館前,心中小劇場假想的是可能只會來去匆匆的留下到此一遊的印象而已。近來,難得孩子們暑假都回外婆家度假,又正好還在 6 歲以下兒童免費優惠期間,加上臺南市民免票優惠的雙重誘因下,姨甥四人的博物館之旅就此啟航。
到了博物館園區後,遇見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幅員廣大。這路迢迢是要散步呢?還是等遊園車?不過幸好這困擾沒有持續太久,孩子們都熟知姨出門的模式就是喜歡趁機散散步。雖然驕陽炙人,讓人有些卻步,不過孩子們機靈的提醒了姨,撐傘就好了,於是我們一路東張西望探路式的晃進了博物館。
一般來說,博物館通常包含館藏特色的常設展與不定期策劃的特展。對孩子們來說最有吸引力的,該是那位於一樓動物廳,真實卻跳脫現實的動物標本吧!孩子們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這是真的嗎?」是真的,所以長頸鹿和大樓一樣高,但也不是真的,因為這已經是沒了生命的標本。
接著,孩子們開始尋找「認識」的動物,一會瞧瞧熊,一會看看鳥。由於動物廳的規劃是以標本搭配生態環境造景為基礎,因此孩子們可以藉由瞭解某種他們所愛好的動物身旁有哪些朋友或鄰居,更廣泛的認識生命的演化與環境的變遷。
穿過百千生命傳遞的演化,接著來到生命激烈交會的兵器廳。下意識有種感嘆,如果說演化傳遞的是自然中難以避免的生息,戰爭表達的是生活中應該避免的自私。不過既然擦搶走火總還是人(國)際間免不了的相處模式之一,逃避它倒不如了解它,就和孩子來一趟兵器的時光之旅吧。
最初舊石器時代的人們舉起石頭是為了狩獵,雖說依然是另一種類型的攻擊,只是當石頭換成十字弓,甚至是大砲,傷害就不只是一頭獸或一個人了。或許是生活在承平世代,也或者是年紀還小,孩子們關注的比較多是千奇百怪的造型、雕飾等,這正好是兵器在實用之外的另一種意涵,關於文化關於歷史。其中展廳裡重現了大型的騎馬比武場景,這彷彿置身於中世紀的競技會場的氛圍,讓人揣想著近身兵戎相見時的勇氣。
大手牽小手遠離兵器廳隱然的衝突,就讓藝術廳的美重新洗滌心靈吧!不過後來發現,這都只是姨的假想。靜態的西洋畫作欣賞對於美術班畢業的孩子來說,是個大寶庫的強烈吸鐵,對於剛屆學齡的女孩與偏愛動態的高年級男孩來說,都無趣了點,但是對於孩子安全總是神經密佈的姨而言,實在不放心就此讓孩子們各自漫遊。
果然勉強同行藝術廳換來的是自我安慰的安心和聽不完的抱怨,姊姊無法盡興欣賞畫作於是約了下次再來,順便抱怨姨總是這樣擔心太多,哥哥意興闌珊跟著姊姊看他看不懂的畫,妹妹頻頻問可以繼續往前走了嗎?
定格的畫作或許需要更多的認識才能領略其間的意涵。那來聽聽悠揚的樂聲吧,旋律總會更容易有共鳴吧,來到樂器聽已經接近閉館時間,還沒能好好欣賞奇美博物館典藏的特色提琴,就先趕場自動樂器演奏,下午 4 點 30 分的第五場自動樂器演奏,也是每天的最後一場,包含門羅自動簧風琴、錫寶樂團合奏機、黎孟內爾樂隊式風琴,雖然現在或許有太多樂器可以表演出相較於此更為美妙的樂音,但是自動演奏譜的演變與其所在年代的歷史卻襯托了音樂之外的想像,吸引了姊姊的藝術愛好因子,打算下次來要聽滿五場。
未及,館內響起了「下課提醒」,步出博物館,原本熱情高掛的太陽下班了,孩子們也累了。阿波羅噴泉、奧林帕斯橋、謬思廣場、酒神劇場、邱比特橋、小天使許願池等園區造景,就後會有期吧!
童趣漫遊/曾畹鈞
不是媽咪卻熱愛母雞帶小雞的出其不意,不惑的堅持在童趣裡才發現人生一直是萬花筒。習慣從不同角度閱讀世界,享受在文字裡探尋心情的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