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區圓夢寫手/許文卉
臘月,毗鄰溼地的香山,除了新竹風襲來的乾燥變化,還混雜著臺灣海峽吹入的冷冽莫測。清晨七點,年屆古稀的阿公騎著改裝打擋車,緩緩來到牛埔市場,喀拉喀拉的引擎聲劃破靜謐,二個十元的麻糬,開張了!
沒有醒目的招牌,僅有的只是一台單薄的打擋車,車子的前身改造成工作平台,置放原料和展示麻糬的玻璃櫃,復古的手作裝置有股簡約樸素的風格。人和車一同歷經風雨數十載,穿越香山區大街小巷,彷彿約定一起打拼天下的戰友袍襗,也約好一起變老。
完全純手工的麻糬,是阿公凌晨二點就起身蒸米、磨米、瀝乾而成,軟、嫩、滑、順。饀料有四種,粗粒與粉末夾雜的花生和芝麻,甜而不膩略帶顆粒的紅豆,以及百聞不厭樸素鹹香的菜餔口味。如果鍾愛米食氣息,也可以選擇不包饀,輕微撒上一層無糖花生粉的原味麻糬。
健談的阿公,總愛跟客人聊天。天南地北、新聞時事、家庭社會,舉凡生活裡的大小事,都能在包饀包裝的流程裡,同步閒聊分享。欣賞他熟練且不間斷的動作:重覆的早起、重覆的備料和重覆的故事。累積了這些許許多多的重覆,成為一種堅持。阿公總開玩笑說要找接班人,歡迎大家來學。卻也分享很多年輕人卻步的點點滴滴:早上爬不起來、磨米手很酸、東西很重、沒有休假……等等。我猜想,面對長輩的堅持,深感自己的不足,才是退縮的莫大主因吧!
歷經歲月,累積深厚的堅持,蛻變成牢不可破的信念。老人怡然自在的氣質,對我來說,是一種口碑!嚐著美味麻糬,嗅著原料香氣十足,聽著長輩談笑風生,看著包覆內饀的游刃有餘。偶爾,客人或鄰近攤販也下場幫忙打包。有時,客人也漫談自己的生活趣味。打擋車周圍成了資訊交流站,人多的時候,阿公還會用小袋子先裝一至二個請客人吃,排隊成了一種五感體驗的享受,除非趕時間,禮讓的美德,淋漓盡致,儼然牛埔市場一抹美麗風景。
買一盒麻糬,在香山是生活必需品;與長者閒聊,在牛埔是生活極富樂趣的瑣事。阿公記得每個人的故事,不吝給予關懷和客製化的服務。「今天又要回娘家?」阿公總是笑著唸我愛回娘家,他知道我的家人喜歡什麼口味。「有沒有買給婆婆吃?」阿公還不忘以長輩身份提醒做人媳婦的處世之道。
窩心的微笑,熱切的噓寒問暖,是我駐足的享受,也是我流連忘返的感動。
牛埔打擋車麻糬,在地好滋味,邀請您一同來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