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雜學校出發,找回對學習的初衷

地球不是圓的/林宛柔

「哇!你的小孩好乖,超聽父母的話」,想必大家在成長過程中,一定聽過這樣的對話,我們認為的「乖」代表把父母的話不經過思考就全盤接受,但根據辭海的意思,指的是孩子懂得道理而不淘氣。

 我們小時候認為的乖的確可以帶給我們許多好處,吃不完的零食、玩不完的玩具,以及滿滿的讚美,乖不代表不好,然而乖真的能帶給我們更好的思考模式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把別人的想法不經過思考直接變成自己的,久而久之有可能會成為無法獨立思考的人。那我們要如何懂得孝順父母卻仍有自己的思考模式成為乖而不呆的人呢?

%e5%9c%96%e4%b8%80圖:雜學校

在今年秋天,我在網路上看到令我感到興趣的展覽,鮮艷的紅色背景、白色的藝術字配上一個哪吒的圖案,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看了標題「雜學校(亞洲最大創新教育展)」,就更讓人好奇這是一個什麼展呢?身為學生的我們,更要了解現在的教育狀況,於是我跟同學討論了一下就決定去參觀這個具有實驗性質的教育展覽!

到了當天,雜學校果然是「雜」學校,一百多個單位就這樣在華山一次展出,從設計、心理學、科學、語文等領域,讓人看得眼花撩亂,此起彼落的討論聲為教育帶來了新的可能,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聚樂邦,一個希望藉由玩樂來達到學習目的的團隊。

為了讓在場的觀眾更加知道他們所想表達的理念,他們藉由遊戲讓我們有更深刻的體會,例如:原本是一個無人使用的水塔,因為他們的巧手讓這個原本要丟棄的物品蛻變成了大人的遊樂場及社會教室,讓我們知道在生活中時常有需要幫忙及可以給人幫助的時候,但可能從來沒有關心其他人的需求而變得冷漠,但事實上幫助他人並不困難,只要將你所擅長的事填補別人的劣勢就能發揮守望相助的效果!

%e5%9c%96%e4%ba%8c圖:盜夢許願池

身為現在網路世代的我們,獲取知識的速度比以往的時代要來得快。現在的我們,改變自己比改變他人容易,如果在短時間無法改變環境,為何不改變自己的想法呢?我們不能只等待別人的改變,而自己什麼都不做,我們可以藉由各個平台及書籍,培養自己判斷的能力和保持對學習的好奇心,不能跟別人隨波逐流,什麼都不思考就盲目地跟隨。

引用嚴長壽說:「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因為跳到別人的環境,經過多元的試誤碰撞,最終才會更了解自己的選擇。」我想這也是雜學的概念,因為不設限的學習才能知道我們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擁有多元的思考,才會擁有判斷是非及獨立思考的能力。

圖四.jpg 圖:跳脫框架、拋出想像、教育可以不一樣

 記得你開心地學習新事物是什麼時候嗎? 還記得你剛學會的成就感嗎?

「學你想學、學你想成為?」是這個展覽的標語,我覺得每個人就像是一塊拼圖在組織這個社會,沒有學這科目比較好、學那個科目比較不好的問題,只有這個人適不適合及有沒有熱忱的問題,世界上會擁有多元性,不也因為每個都是獨一無二的嗎?

看完這個展,你會發現仍有許多對台灣教育擁有熱情的人,雖然在短期間無法讓制式化的教育體制有太大的改變,但只要記得我們學習的初衷、持續努力,教育的果實一定會在未來遍地綻放!

圖三.jpg圖:學你想學、學你想成為

地球不是圓的/林宛柔

 每個人認識世界方式都不一樣,就像有人因為藉由航海,覺得地球是圓的,有人因為並沒有真正地探索這世界,對他們來講世界只是平面的地圖而已。

世界的樣子,由我們來決定。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