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區圓夢寫手/黃馨儀
Fresh me now是一間相當特別的水果店,目前有3間分店。看起來像水果店,卻不讓客人精心挑選水果,而是由員工將保護水果的塑膠簾子打開,再讓消費者從排列整齊的架上直接挑選,選購節奏更明確快速。
Fresh me now 水果店創辦人Jeff告訴我:「消費者只能從標籤和價格篩選水果,但其實這都不能確保品質。」
- 蘋果上面貼著有機貼紙,但真的是有機嗎?
- 葡萄旁邊的牌子寫著來自非洲,但真的來自非洲嗎?
- 明明是冬天盛產的水果,到了夏天還有,裡面到底放了哪些東西?
- 為什麼有時候便宜的水果比貴的還好吃,不是一分錢一分貨嗎?
認識4年的老闆Jeff,短短幾個問題,讓我露出會心的一笑。
因為消費者無法第一手接觸農民,大多也搞不清楚水果和通路的屬性和規則,我們只能選擇有良心的商人,請信任的店家幫我們把關,買到「名符其實」的水果。正如店名「fresh me now」直接對新鮮的訴求,店內只賣當季和符合產地農藥標準的水果。
老闆笑笑地說:「我們提供客人更好的品質,卻以市場價販售。」所以有時候你來,會發現水果很少,不是因為產地量少,根本無法外銷,不然就是因為單價已經被抬得太高,我們不願意進口。
教育消費者和篩選客人,年輕一代的新思維。
在Jeff這代開始更改和嘗試經營模式前,水果經銷一直是家族事業。從小的耳濡目染下,兄弟姊妹也紛紛加入這個產業,一起在不同的通路努力。
在一般人心目中,買水果和吃水果是很普通的生活消費行為,但要如何打破過往模式,讓消費者快速安心買到滿意的水果,著實讓Jeff費了一番功夫。Jeff向日本學習,期望能打破傳統的包裝方式,在經過多次實驗後,才找到現在的包裝模式法。
Fresh me now 先幫客人挑選好品質佳的水果,清楚標示是否為有機與產地,按照水果屬性陳列架上,致力為水果爭取更多的保存時間,讓消費者有更多的時間挑選。此外,Jeff也相信「不同類型的水果,也有不同的客群。」於是店內不再只是將所有的水果開放給所有的消費者,而是將市場區隔開,以求更加客製化。
小至宅配水果,大至送禮和水果相關產品的同業結盟,都是可能的經營選項,藉由更有彈性的經營方式,在水果經銷的事業上,Fresh me now希望不僅 滿足客人的需求,同時也要減少水果的損耗降低成本,以創造雙贏的局面。
馬來西亞特殊的宗教環境,造就獨特的市場和商機
馬來人是馬來西亞人口最多的種族,因此想在馬來西亞做生意,不得不將宗教考量進去。「Halal Certification」,也稱作清真認證,是回教消費者購買時的依據之一。除了考量消費者,在經營管理上,也必須考量農民的種族背景所帶來的影響,馬來西亞的農民以往多是華人,近幾年開始改變,也出現馬來農民。
為加強在地品質管理,Jeff請了部分馬來員工增加親切感,帶領團隊共同努力,降低不合格疑慮,也多方提倡水果的好處,確保本地水果種植時不使用含豬有機肥,並且審核進口水果是否符合規定。
Jeff說:「在Fresh me now 經營過程中,常常受到在多元種族和宗教影響,團隊必須保持更開放彈性的心態,來面臨未知的挑戰,才能在競爭的市場中持續生存。」
且戰且走且觀察,不斷翻轉和改變
「我們以前也賣三明治,可是因為不符合成本,漲價又沒有客人,所以停賣。」
「面臨過最大的挑戰嗎?就是新店面人潮不夠,每天開店都在燒錢啊哈哈哈….」
「xxx(某名店)來找我們合作,可是因為他們不能接受我們的價格和數量,沒有成功合作。」
「我們把每一個客人都當成VVIP,很願意跟他們分享正確的知識,也很感謝他們的支持。」
Jeff把我當老友一樣,和我侃侃而談許多經營過程中的點滴故事。如果要說從他的身上看到什麼,我想就是不斷嘗試的熱情和越挫越勇的態度。熱愛而且相信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更能堅持去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扭轉劣勢。
要在競爭激烈的水果市場殺出重圍,需要整個團隊的想法與時俱進。在管理環節上跳脫傳統框架,不設限任何合作方式,看重每一個消費者和合作夥伴所帶來的回饋反應,凡事親力親為,才能漸漸在市場站穩腳步。
此外,在行銷方面,Fresh me now也經營粉絲團,, 針對不同客人,直接TAG他們喜歡的水果,通知他們可以來購買,或是接受客人預訂,幫客人留好水果,下班直接到店裡取貨。比較特別的是,他們沒有採用大量的廣告和折扣策略,也不隨便接受媒體和部落客採訪,老闆有著自己的理想及堅持。
Jeff說:「我們希望客人自己體驗,覺得我們真的好,再介紹朋友來;透過自家的產品,能帶來正確觀念的消費者,慢慢累積忠實顧客。」
Fresh me now 未來期望能在吉隆坡開更多的水果店,服務更多的客人,將這份正確的水果理想傳遞到更多角落,讓我們一起期待這個水果概念品牌,為社會帶來不一樣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