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入東京地下迷宮網,走進另一個世界

第三屆圓夢寫手/何健銘

在台北,大眾運輸系統的使用早已深入多數市民的血液中,成為 DNA 的一部份。對我而言更是如此。大部分場合我都是以公車、捷運加上雙腳前往我所要去的地方。兩年前的東京之行,透過自己的雙腳與眼睛,親身體驗到東京鐵路系統的複雜與巨大。

在東京的地上世界,是JR東日本經營的各線鐵道為主,其中最為人熟知就是鼎鼎大名的環狀山手線;若是深入到地下,則可分為公營的十三條線(都營四線以及東京メトロ九線)以及私人經營的地下鐵系統,他們交織出一張綿密大網,從地面深入地下,聯絡都內各個地點。

大多數時間,我們大都以地下鐵往來於各景點之間,對地下鐵系統的印象也比地上深刻。與台北捷運相較,有許多有趣的不同之處:台北捷運的入口大多做得相當明顯,就算是與建築物共構大多相當寬闊。可是東京地下鐵的出入口則是完全相反:其出入口外觀乍看之下跟臺灣地下道沒有兩樣,有些甚至隱藏在建築物的角落。

我所看到最隱密的一個入口,是在離商店街大門不遠處,有兩間商店中間夾著一個小洞,上頭掛著地下鐵入口的招牌。一走進去迎接我們的,是僅容兩人並肩而行的通道,以及迎面而來的理髮店,店家就鑲嵌在通道旁的一角,裡頭擺了兩套理髮椅,有著臺灣60年代的陳設風格。再走下去,就到了一條地下商店街。當時大部分的店鋪皆未營業,只有一隻日光燈作為照明,四周顯得昏暗。只看到一家小小的居酒屋中坐滿了人。當下竟覺得好像闖入了某個不為人知的異世界中。

何建銘02

站體部分不似台北捷運的現代與新穎,大多數車站裝潢多為深米色洗石子或褐色貼磚,看起來略顯陳舊。彷彿時間就這樣凝結在壁柱之間,與外界快速的流動毫無干涉。到月台上等車,除了看到路線圖與時刻表外,他們也做了車廂位置指示圖,告訴你在每一站停車時車廂所在的位置、距離何處出口較近等資訊。車廂內裝比較接近台鐵電車的樣式,以液晶螢幕或LED跑馬燈顯示乘車資訊。

至於地上系統的風光,則是在鐵路全面地下化的台北所未見。在東京如此擁擠的大都會中,居然還保留地上鐵道,對我而言可說是相當訝異。當然為了維持交通順暢,市區鐵道都是以高架方式呈現。隨著路線緩緩前進,城市細微的風貌盡收眼底。也是旅行中的一項收穫。

當然車站與車廂的使用主體還是人,我在這些地方所見到的人都是忙碌的,腳步比起台北快上許多。尤其身處大站時,更能感受到人群的流動。一次我站在新宿車站的地下通道,只見一波波行人浪潮往四面八方拍打,紊亂而有壓迫感的的氣息將我淹沒。只不過經過數秒鐘的時間,我就趕緊移動,免得窒息。不過進到車廂內,就是一個無聲世界。若非閉目養神,就是直盯著手機螢幕,不過不分時段,總會有幾位看書的人。比起臺灣,要來的多一些。

一個城市的流動,決定了它的步調、氣息與風景,而流動的形式則有許多種。我在東京所看到的地下鐵,是一個與地上截然不同的風景:

複雜,但有秩序地運輸這個城市的活力、疲倦與時間。

何建銘03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