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瘋城/樂寫 創辦人 Rick
你是否曾經思考過,「Happy Birthday」為什麼是「生日快樂」,而不是「生日幸福」呢?打開牛津辭典,Happy這個字等同於「幸福的」、「滿意的」、「快樂的」,如果一個老外跟你說生日幸福,你肯定聽得懂,但也許你會跟對方說,正確用法是「生日快樂」,接著老外可能就會問你
「WHY?」
其實這是語塊,兩個字已經自然結合在一起,用更專業名詞解釋,這就是「搭配詞」。維基百科定義搭配詞是指「按順序排列的單字或者術語」同時出現的次數比偶然的多,它是片語的子集合,但並非所有片語都可以稱為搭配詞。換句話說,搭配詞就是一種習慣語法。
有一位在加州工作的朋友告訴我,雖然在美國已經生活一段時間,自覺英文還是沒有進步太多,即使工作及生活中都可以溝通,但真正跟道地美國人對談時,還是無法馬上抓到重點,也無法像母語人士一樣使用英文詞彙。而這個困擾,剛好在之前某場王梓沅老師的分享中得到答案。
他提到,大部分台灣人學習英文時都是從字彙開始,給一個英文字,很快可以想到中文字,這樣的方式對考試很有幫助,但等到要理解或翻譯一個句子時,自然就會變成中文思維。例如喝湯,用中文來思考,喝就是「Drink」,這個詞語就會變成「Drink soup」,然而西方人士使用「Eat」這個單字,因為他們的湯都以濃湯為主,比較像是吃食物。
有了這樣的思維後,相信大家就能明白,為何學了這麼多年英文,真的要跟老外溝通時,常常有聽沒有懂,雖然一直很努力,卻還是無法突破自身的盲點。
今年開始,我正式推動第三屆國際大使計畫,這個計畫源自於葡萄牙波多小旅行。當時我們參加Local Free Tour,由葡萄牙朋友透過步行導覽的方式介紹該城市歷史,並且帶我們品嘗巷弄小店,最後以自由付小費的方式結束這趟旅行。後來這樣的概念開始在台灣流行起來,也有一些專業團隊進行Free Tour的推動。
第一屆我們熱情地以培養導覽員自居,準備許多課程,也招募了五十多位學員,一切看似很順利,但等到實際要上場時,還是令很多人卻步。主要在於學員對文字掌握度不高,即使提供了機會也無法真正勇敢表達,也讓外國朋友多少覺得有些掃興。因此,第三屆重新改版後,正式推出以「全面提升口語表達力」為訴求的計畫,先增進學員英文口說的能力。
其中的關鍵技巧,就是搭配詞。
搭配詞怎麼來,這件事就要從兒歌開始,大家對於「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肯定耳熟能詳,中文翻成「一閃一閃亮晶晶」。母語人士學習語言,是直接從兒歌、卡通、故事繪本等等教材開始,自然融入生活情境裡。如果每個人小時候唱的「一閃一閃亮晶晶」都是「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的話,應該就不會有人問「一閃」怎麼翻譯了吧!
換句話說,不需要查字典,那就是語言表達的直覺反應。
因此,打破舊有學習框架,增進閱讀量、快速累積搭配詞資料庫,變成非母語人士學習英文的最佳途徑。隨著網路時代的便利,取得英文資料已是唾手可得,但面對繁雜艱澀的單字,最忌諱的就是怠惰。常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自然很快就會失去信心及毅力了。
為了讓學員對自己更有信心,也鼓勵大家真正改變學習語言的習慣,在這次國際大使計畫中,我們特別推出「30天挑戰賽」,連續30天,每天兩小時的學習,給自己寒假一個改變的契機,也期待挑戰成功後的脫胎換骨。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透過小組互助會的模式,每個人都可以貢獻知識,也能吸收其他同學的成果及整理。20個學生將快速累積600篇文章的語彙及知識,接著再透過專業助教評比,給予發音上的建議及修正,讓學員加深印象,逐步調整自己的發音及用字遣詞,達到口語表達能力的全面提升。
學習語言是一條漫長的道路,當我第一次和美國朋友走在伊斯坦堡街頭時,曾經懷疑過自己真的是說英文嗎?為什麼我們彼此都聽不懂,那時候我就像孩子般,反覆地聽,並且認真作筆記。多年後回想起來,原來只有打掉重練,才能徹底跳脫中式英文,後來到了印度,又再次打掉重練,才真正融入當地。
你準備好一起打掉重練了嗎?歡迎跟著我們腳步,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