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憶中每次回台南爺爺奶奶家,早餐爸爸都會帶我們去吃碗鹹粥,它和一般粥不太一樣,比較像是一碗滿滿海味的海鮮湯去泡飯,蚵仔、虱目魚柳、香煎魚塊,搭配油蔥和芹菜末。偶爾我會點肉燥飯再配上一碗魚皮或魚丸湯,我最好奇的是別人桌上滷魚頭,一下子就被啃得一乾二淨,聽說那是老饕的最愛。
店家旁有幾位阿姨正在處理新鮮的虱目魚,只見她們俐落的把魚頭砍下,手指上彷彿內建X光機似的,立刻取下一片無刺的魚肚,由另一位接手,取下帶點肉的魚皮,然後用湯匙把魚脊兩側各有一條的魚柳取下,我在旁邊看得目瞪口呆。虱目魚的肉質鮮美,但細小魚刺總讓人食用不便,不過在南部有專門的無刺加工處理,連魚骨頭都不會浪費,可以拿去熬湯或作魚丸喲!
自從發現竹北的市場也有出現專門處理虱目魚的魚販,這道美味就更常出現在餐桌上。每次看到媽媽正準備把油爆香,只見她拿出一片軟嫩肥美的虱目魚肚,看著它,我的唾液忍不住一直分泌,「滋滋滋」當魚皮踫到高溫的油發出的聲音,沒一會兒等魚肉微透出半熟的乳白色後,只見媽媽熟練的把它翻面,魚皮被煎的呈現金黃色有點「恰恰」,超級香的,擔心魚油太肥不敢吃,媽媽會再倒點醬油、糖和水去煮,這是我們家的專屬美味。
香煎魚柳也是媽媽拿手菜之一,她會先用蒜末、胡椒粉、醬油膏和一點糖去醃製,待入味後用地瓜粉沾裹住魚柳,放進鍋裡煎熟煎香就大功告成啦!聽說媽媽把這作法介紹給鄰居後,原本不吃魚的鄰居哥哥,誤以為口感像雞肉而吃得津津有味呢!每當用餐時刻出現關於虱目魚的料理,不管是怎樣的作法,都讓我彷彿身處在台南家鄉,我非常享受與家人一起分享這幸福的滋味。
博愛國小/陳愛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