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寫作品】身心合一 / 陳雅柔

Photo by Kaique Rocha on Pexels.com

「喀喀嘁嘁」被迫快走的骨頭聲

「嗚嗚啊啊,吼……」被壓迫的胃聲音

「呼吁呼吁」被迫緊張的肺部喘息聲

開始去「抒心社」後,我慢慢能聽見身體的聲音。

「我們每天都在用腦思考,你有沒有試著用身體思考、感受環境?」第一次參加社團,老師拋了這個問題給我們。仔細想想,從睡醒到入睡,大腦不停地在運轉、下指令給各部位,卻從未「換位思考」。我與身體的距離,彷彿萬座山之遙。

器官每天都不停地被消磨,身體像機器人一樣為我們賣命,撐起生活、學習、工作與其他興趣,當然,也包含了熬夜等致命傷,往往過了中年,才會感受到身體發出的警訊,這時,想挽回也是亡羊補牢。身體如此,心裡亦然。

「有沒有可能從現在開始,把覺察練習帶入生活中,讓他成為一種習慣?」在社團裡,聽了這麼多前輩的經驗談,我在心裡這麼問自己。

「九印」是我在抒心社學的第一個覺察練習,什麼是九印呢?姑且理解為「在地板進行的九個連續動作,每一個動作都對應到人體的一個穴位,過程需搭配呼吸。」做九印就是幫身體按摩的一項活動。

與瑜珈訴求的舒開筋骨不同,做九印時,要學會跟「埃點」(痛點)相處。

一開始,抓不到竅門,動作到位,但感受卻沒有跟上。「一次不行,就再試一次吧!」抱持這樣的心態,每周我都到抒心社報到,漸漸地身體的知覺被打開,我能聽見、感受到各部位發出的訊號,姿勢不正確導致的腰痛、脖子痛,常打字的手指、手腕僵硬與無力,因為忙碌常常忘記呼吸,睡姿習慣導致右側肩膀過緊,久坐讓下半身循環很差……這些疼痛是身體給我的警訊。剛開始常常有種「天啊!我是不是老了」的想法,不過老師鼓勵我:

多聽聽身體發出的訊號,壞事不見得是真的不好。

「停在疼痛上,跟他相處。」是我做九印最大的心得

類似於去做腳底按摩時那種又痛又爽的感受,「感到疼痛時,就把呼吸送過去」謹記這項原則,我與身體的距離漸漸拉近,每天都更貼近它一些。

不急著做些什麼,回歸本心,享受當下的知覺,是我與身體相處的心法。

「自由書寫」是我練習的第二個覺察。因為一堂通識課的緣分,認識了自由書寫這個詞彙,沒有特定的主題、想法與外形,就只是專注在當下,不帶任何意識或成見,跟著心走,隨意地的書寫。有了作九印的基礎,在書寫這件事容易許多,專注當下,把腦海閃過的任一畫面記錄下來。

人的潛意識往往會在你主觀知覺不那麼活躍時,跳出許多內心的真實想法,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選擇用寫作療癒自我的原因:

書寫是一個真實面對內心狀態的過程。

大三那半年的時光,每周一的下午,都是一段深刻自我對話的旅程,許多被深埋、不願面對的情緒或想法,有了被看見的機會,如同在做九印時的心法,許多時候我不選擇做些什麼,而是在那個當下好好地看著自己的狀態,很奇妙,以前覺得難過的檻,在這個時刻,好像也沒那麼難。只有在一種情況下,我才會做出行動—當一個想法重複出現多次、而你也感受到自己的情緒受他困擾,否則許多時候,身體就像小孩子鬧脾氣一樣,只要你願意停下來聽他說,怒氣很快就會消散。

「五感行走」是從自由書寫延伸而來的活動,與九印出發點類似,丟掉腦袋,換身體思考。選擇一條你喜歡的小徑、街道,行走前請勿設想會在路上遇到什麼或是預先想找什麼東西,換身體「看」、「聽」、「聞」、「觸」,即使是走了千萬遍的路,也會因為每次身體的感受不同而有新發現,可能是樹上默默地被稼接了一株蘭花、街道的空氣變乾淨了、潮濕的空氣讓皮膚冰涼……等,過程中盡可能地去感受身體與環境接觸的感覺,「專注當下」,是最大的原則,進行完此項活動,你會感受到身體的知覺被滿足,大腦也獲得了休息時間,這是一項對身、腦皆有益的練習。

長大後的世界複雜多變,外在的雜訊會淹沒內心的聲音,導致某些情緒出不來,我們能做的就是回歸本心,找回身體的本能,像小時候下完雨後穿著雨鞋踩泥巴坑的喜悅,純淨無雜念。


第七屆圓夢寫手成員/陳雅柔

22歲,標準「鄉下人」,「菜市場」名—陳雅柔,家門前四周都是田。喜歡風、喜歡海、喜歡下雨、喜歡山,喜歡大自然的一切一切,在山裡讀書,看變化萬千的雲海和陽光。在書裡閱讀別人的人生,也在梳理自己的人生,踏上中文系,希望能用文字為他人點一盞燈。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