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聚時刻注定迎接永遠的分離

南區圓夢寫手 / 顏正裕

其實腦海裏面並沒有太多家庭團聚的影像,長大之後家人各分東西就更難想起全家在餐桌前圍爐的畫面;因此養成習慣在發生重要事件後,從櫃子裡翻出塵封已久的家庭相簿,心底便升起一股暖流。從小家裡就開雜貨店,每年除夕總是家人輪流扒完飯菜繼續開店,招呼手上晃著溫熱紅包的小孩,不僅無法返鄉跟爺爺奶奶過年,就連趁著年假出遊的計畫也常被迫中止。而五年前爺爺奶奶相繼過世之後,返鄉更成為一種感傷的旅程,老家紅磚瓦剝落的數量已超過我們返家的次數。

圖一

今年是父親過世後的第一個新年,他趁家人還在夢鄉時悄悄離去,彷彿不願讓我們見到他驟然停止呼吸的瞬間。刻意淡忘的傷痛搭配今年反常的溫暖冬陽,幾乎讓人誤以為年節就這麼從指縫溜走。趁著年假還沒開始就先回老家打掃,門口早已雜草叢生,左右兩旁不明蕨類試圖合體所搭起的拱門形成另類的「團聚」。鐮刀揮不去紮在水泥底下的根,除草劑藥效只有兩三個月,踏進三合院的小空地後想起數年前家人在這裡拍下的唯一一張家庭照。

圖二

張燈結綵的年節從來不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食物也鮮少被封存在回憶的相片之中。某一年全家人約定一起回鄉下團聚,沒有鮮豔應景的紅色衣服,也沒有豐盛滿桌的年菜,但大家的臉上依舊帶著滿足的微笑。

小朋友在省道旁的玉米迷宮玩著探險遊戲,大人在出口談論今年怎麼鄉公所突然辦了玉米節,旁邊攤販老闆熟練地說:「這是要活化休耕地啊,現在種田的人少了,年輕人都往北部擠,難得過年大家回來一趟怎麼能不多賣點東西呢?」爽朗的笑聲結束這一回合。回家的路上順道採購一袋玉米,作為中午烤肉的材料。食物吃完也就消失,留下一幀相片僅供溫習記憶。

圖三

一家團圓也許就注定與另一家分離,因著媒妁之言結婚的父母親四十年前在同樣地點拍下這張結婚照,飛揚屋簷的紅磚瓦清晰可見,人們難得西裝筆挺,在相機仍舊少見的時代對著瞬間閃亮的鏡頭發楞。結婚之後父母親也離家獨自生活,每年固定年節時分才回此地探望親友。照片原先掛在老家客廳的牆面,經年薰香遺留下的黃色煙痕覆蓋表面,母親決定將結婚照拆下放進相框,鎖住照片裡的人。

圖四

前兩年父親摔斷髖骨之後已無法繼續住在家裡,萬般不情願之下選擇就近的養護中心,每週固定請假兩個早上回家。

歲月逐漸抽乾他的力氣,最後一次的元旦父親與自己的兄弟姊妹同聚,席間笑鬧問候都壓抑著無預期的分離。誰知何時才能再次團圓?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