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外知名科技公司要在台灣設研發中心?

微軟AI研發中心記者會(自由時報)

兩岸 80 後 / 張景賀

2018年一月十日,才剛跨入新的一年,十天的時間,就看到新聞報導全球科技業巨擘微軟要在台灣設立AI研發中心,2年內微軟將投資10億台幣,5年內目標招募超過200人的AI研發團隊。這則新聞,當天各大新聞台的跑馬燈幾乎都可見這則消息。這類國外知名企業要在台灣設立研發中心的新聞,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出現一次,政府高官出席,但就只有一、兩天的版面。過了,台灣人似乎就忘了有這件事的存在,為什麼呢?

先用簡單數字來看看這個新聞吧。微軟5年內目標招募超過200人的AI研發團隊,以台灣2千3百萬人口來算,能到微軟工作的人,是數十萬、百萬中選一的人中龍鳳了,可能還需要幾輩子燒好香能有機會!

在這則新聞的發佈隔天,我剛好到上海出差,約了在上海工作的一位朋友出來聊天吃飯,分享彼此行業的訊息。我這位朋友,一直在待在軟體科技行業,他在學生時代就出版過一本程式語言的電腦書籍,最早幾年在台灣知名的防毒軟體公司工作。後來,因為女朋友,也就是他現在的老婆在大陸工作,決定為愛走天涯,到大陸的微軟工作。現在,他則是在一間以色列公司上海分公司,擴展大陸市場。

待過多間國際軟體大公司的這位朋友,與我分享很多在大陸作生意的潛規則、與兩岸軟體產業的發展與消長。我問他:『你會想回台灣嗎?』

『回不去了!現在上海的薪資水平跟職場的發展機會大幅超前台灣。台灣已看不到車尾燈了,更何況,回去會有位置嗎?』

那創業呢?他說,如果有項目出來創業,業務行銷一定擺市場所在的地方,不用說,那一定是在中國或亞洲大都會城市。研發中心,那倒是可以設在台北。

為什麼在台北?『腦力便宜、聽話、品質好』

台北的薪資水平和大陸沿海一線城市、亞洲其它地區,如新加坡、香港,相比真的非常便宜。加上台灣的大學每年產出大量的工程師,以供給市場所需。台灣的工程師又出了名的聽話服從,使命必達,產出品質佳,俗又大碗,用過的都說棒。

過去三、四十年,台灣電子科技業接國外訂單,賺低毛利的代工錢。現在國外企業在台灣設立研發總部,是否也是利用便宜、聽話、品質好的“腦力“,幫國外市場行銷的創意想法實現呢?

「大腦放在台灣,大腦做決定,手腳再伸到東南亞,」微軟台灣AI研發中心執行長張仁炯說。但,真的是這樣嗎?台灣研發中心是會思考、有創意的大腦,或只是負責把規格翻譯給電腦讀、寫程序的打工仔,或只是…『碼農』呢?
這位待過微軟的朋友,與我分享他的看法:『少部份外商公司在台灣成立的研發中心的確是在做研發的事,不是所謂的碼農。但是,負責研究的課題、範圍,甚至研發成果在內部的能見度,漸漸被中國大陸超越。以微軟為例,微軟多年前在中國大陸設立了全球最大的研發中心───微軟亞洲研究院,也是AI發展的重鎮。現在,要在台灣成立AI研發中心,絕對不是去取代亞洲研究院的角色地位,比較可能是看重台灣長期在硬體發展整合的能力,要就近與硬體廠商在AI上展開緊密整合的策略。』

從微軟的全球化部局來看,大腦不會只有一顆,只放在一個地方。反到是,辦識出各個不同國家的核心能力與競爭優勢,不同功能的大腦,善用在地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

台灣研發中心這顆『大腦』會是怎麼樣的一顆腦,猶未可知。然而,大腦再多,AI再進步,還是需要很多很多的手跟腳,才能應付廣大的全球市場。不管台灣產業環境變化,我們也該向微軟這樣的公司學習,先認清自已的能力、天賦與想要走的方向,再出發。很多時候,如果我們真的不是那種百萬中選一的奇才,就別勉強想要擠進去當腦細胞,當手跟腳反而更海闊天空。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