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躁動不安的靈魂封印

第三屆圓夢寫手 / 陳玟卉

每到了一個新的環境,總是避不了需要自我介紹,透過自我介紹來讓別人初步認識你。

老實說以前的我不是很習慣自我介紹,除了嫌棄介紹自己的星座、血型的庸俗外,我想這背後的原因也或許是我從沒有真正看過自己的樣貌,反倒喜歡聽別人對於我的看法。

IMG_3063

這或許跟家庭有關吧!

我生於一個傳統的家庭,父母的觀念也是從上一代承襲下來的思想,也用這樣的方式教導我,加上我在家中排行老二,好像很習慣「迎合」或是「討好」,我總是家中那個最不讓人擔心的孩子,在學校裡我努力地成為老師眼中的好學生,朋友圈當中的好同學,甚至有時候我都快忘了我自己。

我是某某國小、某某國中幾年級的學生、我是女兒、我是妹妹,那麼我是誰?在那些身分的轉換中,我無意識地開始在標籤中迷失,也漸漸忘記最初的自己,只知道要跟上眾人的隊伍,頭低低的看著前人的腳跟,汲汲營營的只想往前走,深怕跟丟。

而我對於自我意識的萌芽,我想是在高二那年,我參加了校刊社,我才意識到「這才是真正的世界」,因為採訪而接觸了不同的人事物,好像是有人把我低著頭用力往上扶正一般,開始思考「我」到底要的是什麼,而不是老師要什麼、父母要什麼、社會要什麼。

 

IMG_1366

到了大學,我特別羨慕那些藝術學院裡穿著獨特有自己想法的同學,並不是他們獨樹一幟的穿著令人崇拜,而是他們從很早時就知道什麼適合自己。

大學後,我開始把人生的目標聚焦到自我身上,我開始發現我擁有一些別人沒有的特質──那就是我靈魂的躁動。

 

我甚至懷疑我擁有某部分潛意識上的過動,我的大腦永遠無法停下來,就連獨自一人吃飯時,也會四處觀察著周圍的人們,觀看並推測他們的行為,或者拿出筆記本把今天一整天要做的事情寫下來排好順序,又或是在想像與現實中游移,一不小心大聲講出內心劇場角色的台詞。每次停下來我總是痛苦難耐,做事情也是無法安定,現實中做一件事,但大腦或許有三條思路正在跑動。

我從小到大真的沒有什麼持之以恆的事,或許持續不變的就是「變動」這件事吧!我沒法接受一天不去接觸新的事物、新的刺激,我也迷惘過,不過我現在更興奮的是我擁有這份迷惘,因為這份迷惘代表了我開始去思考「我是誰」,現在的我只想更任性的躁動,去看看撕除標籤後的我到底是什麼面貌。

IMG_2057

期待那個解除躁動不安靈魂封印的我!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