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吃飯皇帝大」,飲食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從生理角度而言,吃固然是一件個人維生行為。不過人類的吃不僅只是維持生命,很多時候我們吃下去的東西不光是烹飪完畢的食材而已,也包含文化、情緒、回憶等元素在其中。
在每一個國家裡,因著不同的氣候、地理條件、歷史等因素,造就各式多彩多姿的飲食文化。不僅豐富我們的感官經驗,也在記憶中留下許多動人樂章。另一方面,飲食其實是人類社交生活中重要一環。無論是家族成員間聚餐、公司同事上司間大宴小酌、國家領袖政要間杯觥交錯……,許多情感、交易、心意等無法用言語表達的事物,就在分享食物與言語交換中展現出來了。
對我而言,吃是一件使我心情愉悅且讓人放鬆的事情。
在一段無人打擾的時間裡,好整以暇前往一家小店或餐廳。坐在喜歡的位置上,像是老友重聚,品嚐自己熟悉的美食。
不過也有一些偶然邂逅的場景:通常是初到一處生疏之地,不知道要去哪裡填飽肚子;亦或是在熟悉的地方想換換新口味,在街上徘徊尋覓之間,忽覺暗巷之中或大街一隅,有一間未曾注意過的小店。抱著冒險犯難的精神,鼓起勇氣走了進去。以抽絲剝繭的心情打量菜單,希望可以找出些微味覺線索。不過再多理性判斷,最終仍是要以舌根評斷其高下。大部分都是令人滿意的結局,不過少部分冒險最後是失望收場。雖然這些「探險」活動有時所費不貲,不過這些生活插曲對我單調生活而言,可說是增添色香味的調味品。

不過在現今人際關係緊密的社會中,「獨自一人吃飯」似乎成為一件奇怪的事。很多時候我們因著社交上的需要,必須參加一些社會性飯局,見你一些不希望但又不需見面的人。在僵硬笑容下,食物角色基本上已經被邊緣化,取而代之的是空洞語言以及讓人坐立難安的各種壓力,讓人喘不過氣來。有時總會感嘆自己是稀有動物,不知未來要如何生存下去。直到有一天在租書店中遇見久住昌之原著、谷口治郎作畫的《孤獨的美食家》,才發現自己並不孤單。
說到飲食漫畫,大家腦中浮現的大多是以競賽、修練為主軸的作品。無論是早期《中華一番》、《將太的壽司》,或是最近的《食戟之靈》,緊湊的情節與挖空心思的創意料理,往往吸引眾人目光。但是《孤獨的美食家》卻反其道而行,以單元劇形式,描寫主人公井之頭五郎在工作之餘尋找餐廳填飽肚子的故事。基本上,全篇故事可以說是五郎與食物之間一對一的對話。
仔細品味每一篇故事場景,五郎永遠是自己一個人,他不想被人打擾,只想好好享受自己與食物相處的時光。在挑選食物上,他沒有「非XX菜不吃」的想法,面對不知名的店家或是新口味,他都勇於嘗試。在品嚐食物時,五郎的大食量以及對食物的細心品鑑,搭配谷口老師精緻的繪畫風格,讓讀者能夠更深入體會,彷彿同一時間跟主人公品嚐相同食物,感受那剎那間的氣氛。
在這個快速的現代社會中,飲食時間常常被工作壓縮到不成比例,很多時候我們是以便利商店餐點或速食裹腹。大量食品添加物,也讓我們忘記食物真正的滋味。我覺得《孤獨的美食家》,促使我們反思飲食這件事在生活中的意義為何。透過五朗的親自示範,不僅使人重新體會與食物相處的美好,也可以從中學習與自己對話的樂趣。
另外一方面,五朗一個人吃飯這件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生活空間」的重要性。在過多的社會關係中,許多人因而迷失了方向。但是五郎提供了不一樣的生活態度:他獨自一人,不畏懼世俗的眼光,自得品嚐眼前的美味。
讀完這部漫畫,或許我們可以試著脫離日常,空出一段與自己對話的時間。不僅是休息,也是一段充電、反思、再出發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