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時天色仍是灰暗,伸手不見五指的那種,約莫凌晨三點,匆匆被室友挖起來,中國籍神父也準備好開車載著熱血沸騰的我們,從菲律賓杜馬蓋地(Dumaguete)開車到不遠的碼頭。買了船票後,車子直接開上渡輪,待輪船啟程時間一到,轟隆隆的引擎發動聲,伴隨著海浪的濤聲,渡輪緩緩地駛向島嶼的另一邊。
因前晚睡眠不夠,我又躲回車上,隨著浪拍打船的擺動,旋即進入夢鄉,不知時光走了多遠,只知還是早上。天剛亮,又被神父叫起床,終於抵達宿霧島,準備往觀賞鯨鯊的熱門景點奧斯陸(Oslob)出發,很快地我們抵達目的地,神父用流利的菲律賓語Tagalog幫大家買門票,我們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盥洗室換好泳褲,並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參加下水前的教育講座。

菲律賓人是非常注重鯨鯊保育,諄諄告誡我們身上不可塗抹任何化學液體如防曬乳,以免化學物質傷害到水下的鯨鯊家族;不能穿蛙鞋以避免踢到牠;不能靠鯨鯊太近,避免嚇到溫馴的海王子。奧斯陸當地養的鯨鯊,並不是天然形成的棲息地,而是透過當地漁夫長期餵食,讓這群海洋小霸王習慣於徘徊附近海域,進而帶動當地觀光,讓貧窮的漁夫們靠著鯨鯊門票得以養活一家大小。
鯨鯊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魚類,性格溫馴、面惡心善、不會攻擊人類,但人們下水後還是不自覺地被牠龐大的體型震懾住,感覺像是和八九公尺長的生物一起游泳,視野被牠的體態滿滿。
牠時而瞬間游到你身邊,吃著漁夫灑下的浮游生物,優遊自得,時而游到海的另一頭,似乎在跟家人玩耍,我們這群傢伙隨即深深愛上牠的看似笨拙實則優雅的姿態。
我選擇不穿救生衣,以便我可以潛入海中,離牠們更近一點。漁夫們會幫忙拿著水中相機拍照,紀錄我們和鯨鯊的合照。當地的漁民水性很好,有些甚至很隨性地穿上夾腳拖,就直接出海。咚地一聲他們跳進海底,直直地像灌滿鉛的陀螺往海底沉,陪那些我說不出名字的小魚海中遨遊一番,他們就如水底蛟龍,多年在水中討生活,讓漁人的肺活量與泳技令人嘆為觀止。
Photo by Magda Ehlers on Pexels.com
照片雖因水下海流影響導致拍攝不夠清楚,但還是證明我們曾與鯨鯊共游。又見識到當地人熟諳水性,實在是難得的體驗。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幕是我另一位朋友身著救生衣,因浮力作用漂在海上,無法沉入海中,但還是看得到鯨鯊朝著他遊過來,牠邊張大嘴吃著浮游生物邊靠近我的夥伴,嚇得他哇哇大叫,深怕一不小心也被吞進去。擦身而過的同時,不知靦腆的牠是否和我朋友一樣,同時都嚇出一身冷汗?
不常游泳的我們,水性不強也游不快,對比體積大卻速度快的鯨鯊,實在汗顏。要不是一旁有人一直餵食,吸引這群水中的溫柔巨人不斷地循環游過來,等牠們吃飽,恐怕就一溜煙游到海的另一頭,追不上牠的車尾燈。
一趟水下驚奇之旅只有約三十分鐘,約六人一艘小船配一個漁夫,同時很多艘船一起出發,追著水下的巨星,看誰能先發現鯨鯊並和牠拍照,或許因擔心打擾到鯨鯊的休息時間,每天只有早上開放三小時的行程,錯過了只能扼腕等待隔天的到來。

試想:這麼受遊客歡迎追捧的海中巨星,卻對所有化學物質非常敏感。這樣的反差,讓有幸接觸過牠的遊客都被融化了。然而,現在因全球暖化,加上海中塑料大幅增加,不時可看到鯨類誤食塑膠而死亡的悲痛新聞。想到這些巨人們面臨著生存危機,遊客可能未來再也看不到這些憨厚的水中蛟龍,就會開始有意識減少使用塑膠製品,從自身做起,守護這群海洋的大寶貝。
原本以為年輕時在水中與這些生物嬉戲玩耍,只是消磨大把時間的一種方式,殊不知時光不只是凍結了這一幕幕水中嬉遊的場景。如同老電影般,每次看到或湛藍或靛青的海水,就會把我拉回當年在奧斯陸的那一景,時光的召喚加深對那片海的想望與懷念。和鯨鯊遊玩的過程,不時在腦海中閃閃發光,一如當初照射在海平面上的那一抹陽光。即使已離當初的這趟旅行有數年之久,每每看到波光粼粼的海,時不時會想起當年的鯨鯊一家人,不知道它們現在過得怎樣?有著溫柔敦厚的當地漁夫守護著牠們,我想鯨鯊一族一定很享受歲月靜好的當下吧。
—-
洪晟庭 (O’Neal Hong) / 樂寫第五屆圓夢寫手成員